三都“产蛋崖”两年生出“三胞胎”

30.09.2014  18:49

这是三胞胎中的老大

    “真是太神秘了,从去年至今,这块‘产蛋崖’已经生出了‘三胞胎’。而且新‘出生’的三个石蛋大小几乎一致。”9月28日,贵州省黔南州三都水族自治县旅游局局长杨胜佳带领笔者来到该县咕噜景区,介绍景区内的“产蛋崖”时,他格外兴奋。

    石窝每隔30年产一蛋

    “产蛋崖”位于三都县三合镇姑鲁寨背面的登赶山上,这座山很奇特,满山绿树成荫,芳草萋萋,唯独山腰上裸露出一块崖壁,更奇怪的是,这块崖壁每隔三十年就会自动脱落出一些与恐龙蛋相似的石蛋,因此当地人都习惯把它叫做产蛋崖。这块崖壁长20多米,高6米,表面极不平整,在高处,几块巨大而尖利的岩石横亘着,极为险峻。而石蛋就在相对凹进去的崖壁上安静地孕育着,有的刚刚露头,有的已经生出了一半,有的已经发育成熟眼看就要与山体分离。据村里的老人介绍,同一个凹进去的石窝每相隔30年就会产出一枚石蛋,产蛋崖上有很多个会产蛋的石窝。

    “千百年来,这些神秘的石蛋不停地孕育出生,源源不绝”。据三都县旅游局一份统计资料表明,该产蛋崖分别于1999年3月、2003年5月、2005年6月、2007年3月、2009年1月产出石蛋一共5枚。

    而从2009年1月之后,就没有见“产蛋崖”产蛋了,“难道是没有石蛋了?是地质结构受到某种破坏了?还是人们的频繁探视,亵渎了它的灵性?”杨胜佳说:“旅游部门为此也感到很郁闷。因为我们正是看上了这块‘产蛋崖’的神奇,才出重金,将这里打造成今天的3A级景区,如果它不‘产蛋’了,那我们的投资就打水漂了。

    石崖“”下“三胞胎

    就在大家对“产蛋崖”忧心忡忡的时候,2013年4月,姑鲁寨的一位村民跑来三都县旅游局报告,他发现“有一个石窝已经有石蛋冒出头来了”。

    旅游部门的工作人员和当地村民异常兴奋,“就像自己家的媳妇生了孩子一样”。原来,“产蛋崖还是一位年轻的孕妇”。

    从那个时候起,到2014年8月,“产蛋崖”居然陆陆续续的有3个石窝冒出了“石蛋”。“2013年第一个产出的石蛋,如今已经冒出了大半个头,头上已经有青苔了。而随后冒出的两个石蛋,还是有些羞羞答答,才露出石崖层一个小拳头那么大”。

    9月28日,在当地村民指引下,笔者见到了其中的一个石蛋。“这是三胞胎中的‘老大’,身子几乎冒出石崖大半了,到了后期,速度有些慢了”,村民说“村里人都很爱护这颗新出生的石蛋,还有村民经常来这里向它焚香祈祷,希望它快快长大,给村里带来好运。

    国庆期间 景点全面开放

    这种由石崖里产出的石蛋,确实给这个名叫“姑鲁”的水族村寨带来了好运。

    5年前,“姑鲁”还是一个闭塞的小山村,每家每户都喂一匹马,这是村民们出行时唯一的交通工具,每个赶集天,村民们将家里种植出的包谷、黄瓜等农作物,用马驮到镇上去卖,换取油、盐等生活用品。

    2009年初,三都县政府决定以“产蛋崖”为主打,开发“姑鲁”景区。石蛋终于让这个名叫“姑鲁”的小山村改变了命运,公路很快打通,景区建设如火如荼,产蛋崖的神秘越来越多的被人所知,小车开进了村,村民们办起了农家乐,爱好表演的村民只要参加旅游部门组织的活动,都有钱拿。

    如今,“姑鲁”已经是“AAA”级景区。9月28日,三都县旅游局局长杨胜佳告诉笔者,目前县里正在对景区作进一步打造,增设景点,力争被评定为“AAAA”级景区。10月1日,已经新增不少景点的“姑鲁”景区将开面开放,届时,游客不仅可以看到“产蛋崖”的神奇,还能亲眼目睹“听到水族情歌,就能翩翩起舞的风流草”,以及亲身感受“让人上半身出汗,下半身发寒”的“冷热洞”。(杨杰)

神奇“产蛋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