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都:现代高效生态农业助力经济腾飞

30.07.2015  19:29

贵州三都交梨葡萄文化长廊景观。

    新华网贵州频道7月30日电 从三都水族自治县城往北,沿着321国道走进三都交梨山地生态葡萄产业示范园区交梨精品葡萄示范基地,笔者看到,密密麻麻的立架式葡萄种植水泥桩成排地竖在公路两侧,顺着山势成列而上,一坡接一坡的葡萄园像一张张巨大的绿色毯子,形成了“十公里葡萄长廊”和“山有多高葡萄就有多高”的壮观景色。

    “三都是我国山地葡萄最为集中的大县,葡萄栽培已成为三都人民增收致富的重要产业,三都山区葡萄面积之大、海拔之高、产量之多、质量之优都堪称中国葡萄发展上的一大奇迹。”这是我国权威葡萄专家、中国农学会葡萄分会会长、北京农学院教授晁无疾对三都葡萄产业作出的评价。

    近年来,三都县委、县政府结合省、州规划和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紧紧围绕省“两加一推”主基调,州“一圈两翼”发展战略,提出“把三都建成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基地,建成珠三角绿色食品的供应地”的定位,使三都农业经济发展道路豁然开朗。

    有关农业专家到三都调研时认为,三都是国内为数不多的低纬度、高海拔、日照条件兼具的原生态农业区,也是高品质山区特色农业的理想种植区域。高度肯定县委、政府坚持“农业富民”的发展思路,围绕生态有机循环农业,规划建设西北面以大河镇为主的蔬菜、北面以普安交梨片区为主的水晶葡萄、南面以九阡镇为主的九阡李、东面以都江镇为主的椪柑等四个现代农业核心示范区。

    水晶葡萄种植在交梨片区有良好的产业基础,在推进特色农业产业化过程中,三都县明确将葡萄种植作为产业调整的主导方向和发力方向,在项目资金的投入上重点扶持。特别是在贵州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下,“整乡推进集团帮扶”项目的实施,有力地助推了三都葡萄产业的发展,使葡萄种植迅速发展成为全县主导特色产业之一,群众从葡萄种植中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使得三都的山地高效农业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

    “2008年,三都县大力发展山地高效生态农业,将‘交梨山野水晶葡萄’种植作为特色精品水果产业项目,几年来发展迅猛,拉开了在贫瘠的山坡上打造‘万元山’的产业大幕。”交梨前进村村支书王恩文说。

    “从种包谷到种葡萄,全村传统种植业的转型升级,带来了农民群众在观念、视野上的巨大转变。山野水晶葡萄的名气越来越大了,我们一定要加把劲,把这个产业做大做强。”王恩文满怀信心地说。

贵州三都水族群众在葡萄园摘葡萄。

    目前,交梨山地生态葡萄产业示范园核心区种植面积已达5万多亩, 挂果面积3.6万亩,占全县葡萄种植面积的40%以上,2万名群众参与种植,人均1.8亩。交梨社区成立3个葡萄专业合作社,产品销往四川、重庆、湖南、云南、广东、广西和省内各地。

    今年,全县葡萄种植面积已达13.6万亩,预计总产量11.5万吨,总产值4.5亿元,葡萄已成为三都人民增收致富的重要产业。交梨山地生态葡萄产业示范园区2013年列入贵州省“5个100工程”建设之列,三都还荣获了“中国水晶葡萄之乡”荣誉称号。

    笔者在前进村的山脚下看到,交梨山地生态葡萄产业示范园区孵化园项目工程施工现场热火朝天。园区已吸引广东、上海、江苏等地的客商前来投资,建设葡萄交易市场、大型冷库、葡萄酒厂以及生态养殖、辣椒食品、农产品包装等项目。

    按照规划,交梨山地生态葡萄产业示范园区,划分为葡萄产业区、特色生态养殖区、农产品加工物流区、粮蔬产业示范区、农村居民安置区、农业产业孵化园、森工产业园、农业休闲主题观光园“五区三园”。同时着力打造10公里葡萄长廊观光带,10公里农业企业集群带,10公里生态葡萄休闲谷,10公里葡萄采摘体验路,10公里葡萄观光车览带,10公里粮蔬产业示范区,10公里葡萄扶贫产业带的“70公里项目产业带”。

    如今,纵观全县生态农业发展现状,从河谷到平地,从山脚到坡头,已形成了宜林则林、宜果则果、宜菜则菜的格局。

    2014年三都县实现粮食总产量10.8万吨;完成水果种植面积19.8万亩,全县水果挂果面积 8.82万亩,总产值6.99亿元;完成蔬菜种植面积30万亩,其中商品蔬菜种植面积24万亩,蔬菜总产量61万吨,外销蔬菜33.02万吨,实现蔬菜总产值6亿元;生猪出栏23.62万头;大牲畜出栏2.53万头;家禽出栏291.26万羽;禽蛋总产量2025吨;畜禽肉类总产量28711吨;水产品产量2205吨;完成茶叶苗圃建设950亩,新建茶园3.1万亩,全县投产茶园2万亩,干茶产量843吨。

    农业专家表示,实施生态高效农业工程,农民是最大的赢家。高效农业与农民切身利益直接相关,它的特征是单位面积上农产品品种增多、质量更优、产量提高、农民经济收入增加、农村生态环境改善,这些特征又变成了魅力,极大地激发农民对农业的巨大热情。实施生态高效农业带来的良好效应,使水乡群众看到了现代农业的前景。

    在谈到农业产业化时,专家说,农业产业化通过产业群体、产业链条和生产系列,带动和促进生产基地及广大农户进行专业化、区域化、社会化大生产,带动和促进农业朝着规模经营和集约经营方向发展。在这方面,三都做出了积极的探索。(韦秀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