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河三项措施治理乌江流域生态环境

25.04.2016  20:17

    新华网贵阳4月25日电(通讯员 杜尚会)近年来,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为了积极融入成渝经济区和长江经济带,着力从三个方面治理乌江流域生态环境。

     着力抓管理制度

    乌江在沿河境内流经夹石至洪渡共9个乡镇(街道)132公里,是沿河县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命通道和生产生活的重要保障,也是贵州高原重要的经济动脉和能源基地。

    在2001年,制定了《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乌江沿岸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将乌江保护、环境污染治理、生态建设等从立法层面进行规范,对乌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起到了重要作用。还积极推进省级层面的立法保护,提出了《关于制定贵州省乌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条例》的议案,建立乌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制保障。

    该县主要从大生态、大保护和科学开发上,构建长江上游乌江流域生态绿色屏障着力。紧紧围绕中央提出的“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抓住省级“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机遇,依托乌江资源优势,着力做好水文章,把保护乌江流域生态作为全县工作的重中之重,积极推进乌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立法、开展执法检查、拟定生态文明建设规划和生态补偿制度等。通过各种综合措施保护,沿河县乌江流域森林覆盖率达56.09%,湿地面积量达29.6万亩,乌江水质逐年优化提标,达Ⅲ类标准。

     着力抓区域绿化

    乌江流域地质条件十分特殊,属喀斯特地貌,山体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多发易发。为有效减少自然灾害对乌江流域生态环境的破坏,在“十三五”编制中,对全县重大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进行了规划,将乌江流域地质灾害治理列入重点项目。对乌江流域保护范围内的砂石矿产资源开发进行全面清理和整治,严格执行矿山生态环境治理保证金制度和企业责任制,确保乌江流域生态环境不过度破坏。

    沿河县将乌江流域纳入生态修复和退耕还林还草重点区域,加大乌江流域主干流和各支流两岸生态建设,提高乌江流域森林覆盖率。对已开垦改造的25度以上的荒地和低产地,大力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

    为了减少群众伐木取火、乱砍乱伐频度,严禁乌江流域沿岸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对植被造成破坏,该县积极开展乌江流域水土流失和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提高了乌江流域森林覆盖率和生态屏障保护能力。

    在2015年,该县已实施第一轮退耕还林共10.7万亩;第二轮新增退耕还林3.42万亩;2016年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预安排15万亩已分解,即将组织实施。同步治理石漠化面积60.02平方公里,完成石漠化造林面积8.36万亩,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2.4万亩。

     着力抓污水处理

    该县紧紧围绕“天更蓝、地更绿、水更净、环境更优美、发展更科学、生活更幸福”目标,在城镇化建设和新区开发过程中,积极争取国家专项建设资金和融入社会资本,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生态环境保护配套工程,提升乌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能力。

    在推进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始终坚持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首位,把环评审批作为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的先决条件,严格执行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县建设有关规定和指标,严禁引入国家禁止和限制类工业项目,主动淘汰技术、设备、工艺落后和高能耗高污染企业,对规划布局不科学不合理以及不达标的企业进行兼并重组或技术改造。

    沿河县长何支刚说:“下一步,我们还将围绕让天变得更蓝、水变得更清、地变得更绿的工作思路,加大对乌江流域环境保护的投入力度,进行有序、有效规划和治理”。

    截止目前,该县共规划建设污水处理厂6个,垃圾填埋厂3个,大型养殖场粪污处理厂2个。

[责任编辑: 周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