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时俱进 跨越赶超 “奋进贵州”弯道取直辟新路

27.11.2015  14:07

发展理念与时俱进 跨越赶超气势如虹

——“奋进贵州”弯道取直辟新路

威宁自治县五里岗街道办事处农户正在采摘万寿菊。威宁全县种植23700亩万寿菊,主要销往制药厂,现每亩产值2500余元。

发展的接力棒就要交给下一个五年,驻足在这个承上启下的重大时间刻度上,回首五年来尤其是十八大以来,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如虹的气势背后,无不折射出发展理念的与时俱进。

打破”与“取直”的共振,呼应着“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与“”的交响,昭示着“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生态与发展的和弦,诠释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扶贫攻坚与民生保障的合唱,体现着“全面小康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小康”。

五年的发展历程,把贵州跨越赶超的坐标标示得格外清晰:以发展理念转变引领发展方式转变,就是更加注重创新驱动,更加注重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让老百姓共享发展成果,激情书写五大发展理念的“贵州篇章”推动贵州实现新的历史性跨越。

既赶又转的激越交响里,始终铺陈着创新发展、开放发展、协调发展的激昂乐章

回首“十二五”,我们抓住了关键时期,打赢了攻坚之役,赢得了战略机遇,为“十三五”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积累宝贵经验。

——创新驱动,弯道取直“撑杆跳”。

携手阿里巴巴,贵州“村淘”花开朵朵,黔货抛开传统商路,乘云出山。切入互联网金融,“贵阳众筹金融交易所”托举数百项目上线融资、融智……贵州奏响创新驱动的美妙乐章:穷省办大教育的决心,花溪大学城“无中生有”;“唱好山歌”的换脑,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带来满山黄金;持续攻坚的毅力,贵州交通天亮了;顺应世界趋势,大数据、大健康、山地旅游的强势跟进,为产业竖起“四梁八柱”。

——开放带动,引来活水成潮涌。

抓住我国新一轮对外开放的重大机遇,贵州党政代表团,东行闽浙、南下两广、西进甘宁,取经、学习、交流,引资、引智、引技。

用开放倒逼深化改革、倒逼创新驱动、倒逼调整转型。省委、省政府果断决策——打造一批集聚性、引领性、综合性、全球性开放平台,拥抱先进生产力,激活创新创造潜力。

5个100工程”应运而生,“1+7”重大开放平台“闪亮登场”,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高标准举办了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酒博会世界山地旅游大会等国际性重大活动,为贵州打开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走向世界的一扇扇窗口。

——协调发展,既赶又转天地宽。

主动适应新常态,贵州努力在实现经济转型升级的“”与“”上下功夫,大力推动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旅游产业化四个轮子一起转。

以大数据为引领的电子信息产业,建设全国大数据产业示范基地,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以“大健康”为目标的医药养生产业,建设一批“大健康”产业园区和基地,实施一批健身养生和职工疗养等项目。以绿色有机无公害为标准的现代山地高效农业,建设绿色有机无公害农产品大省,发展农业领域电子商务。以民族和山地为特色的文化旅游业,做大做强以“多彩贵州”为核心标识的文化品牌产品,培育新兴旅游业态。以节能环保低碳为主导的新型建筑建材业,推动建筑业与建材业深度融合,建设一批新型建材产业基地。

五大新兴产业蓬勃兴起,抢占新一轮发展制高点,为贵州既赶又转铺筑坚实轨道,让贵州协调发展的步伐更加稳健。

守牢底线的朗声合唱里,生态文明理念在发展的脉络间生根开花,绿色发展成为奋进贵州的底色

空气质量遥遥领先,全省10个市州达到或超过国家二级标准、贵阳市在全国省会城市中排名第五;森林覆盖率达49%,“生态大公园”、“文化大观园”、“天然大氧吧”……大山,是贵州的“绿色宝库”。

依靠多年的生态积累,贵州创造性地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跨越发展之路——

启动设施“绿色贵州三年行动计划”,将符合政策条件的25度以上坡耕地全部实施退耕还林还草,预计完成造林绿化面积2161万亩,全省森林覆盖率提高到50%以上。绿色,成为多彩贵州主色调。

依托“5个100工程”的实施探路绿色发展。以大健康医药产业、山地农业、生态旅游业作为新兴产业,念好“山字经”、种好“摇钱树”,舞动“产业链”,成为实现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共赢的重要路径。

扛起生态文明的旗帜,贵州用制度把生态文明的成果锁牢。

——2009年,贵州颁布实施国内首部生态文明建设地方法规——《贵阳市建设生态文明城市条例》,完善贵阳市生态文明建设“顶层设计”。

——开展“六个一律”环保利剑执法专项行动,责令停产整治企业253家,关停139家。

——印发《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到2020年,构建起由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空间规划体系、资源总量管理和全面节约制度、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制度、环境治理体系、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市场体系、生态文明绩效评价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等八项制度构成的产权清晰、多元参与、激励约束并重、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同步小康的冲锋号角中,扶贫攻坚决战决胜,民生网底越织越牢,共享发展成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一大早,普定县龙场乡玉兔山扶贫生态移民安置点,移民袁秀峰和妻子将一台小型耕机从仓库抬上货车,送往化处镇的买家。

搬进新家不到一个月,袁秀峰就参加了县农机局组织的培训,很快在县城开了一家农机具售卖点。他告诉记者,一年赚五六万元不成问题。

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全省扶贫生态移民人均增收幅度高于全省农村人均6个百分点,实现城镇就业的占劳动力人口的69.4%。

让全省人民在共建共享中有更多获得感,是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扶贫,是贵州省的“第一民生工程”,采取超常举措,拿出过硬办法,用政策组合拳,确保在既定时间节点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

——率先在全国出台激励措施,改进贫困县考核机制,由主要考核地区生产总值向考核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转变。

——率先实现对全省贫困村、贫困户驻村帮扶的“两个全覆盖”,每年选派5.6万余人,1.1万余个驻村工作组,赴全省11590个村驻村帮扶。

——率先出台“摘帽不摘政策”的扶贫开发新政,省级预算安排奖励资金33.7亿元,扶贫项目向申请“摘帽”县倾斜。

从“大水漫灌”转向“精确滴灌”,贵州把一个个扶贫措施落到了最基层。实施结对帮扶、产业发展、教育培训、危房改造、生态移民、社会保障“六个到村到户”,“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六项行动计划实施以来已完成投资400亿元以上。

数字见证变化。到2014年底,全省贫困人口减少到623万人,累计减少526万人,平均每年减少130余万人;贫困发生率由33.4%降至14.3%。今年预计再减少贫困人口130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3.7个百分点。

知屋漏者在宇下,一枝一叶总关情。改善民生,必须发挥好保基本、兜底线的作用。

开工建设城镇保障性住房154万套,改造农村危房192万户,完成扶贫生态移民搬迁14.8万户、62万人。新农合政府补助标准由2013年的280元提高到320元。省内异地就医联网即时结算全覆盖。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县覆盖率达到50%。

城乡低保、基本医疗、基本养老等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在乌蒙山区、武陵山区、石漠化区的18个县(区)实施了贫困地区儿童营养改善项目,覆盖8.5万人。今年,贵州省还将增加7个项目县,覆盖人数预计超过12万人。

实现村卫生室全覆盖之后,贵州强力启动乡村医生签约服务试点,让村民也拥有自己的“家庭医生”。

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探索民生改善与经济发展良性循环,贵州弦歌不辍。预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指数从2011年的58.7%提高到2015年的80.5%。(李中迪 芦晓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