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零花钱多少与成绩好坏无关

29.09.2015  01:22

孩子首次接触“”的概念,可能是从“零花钱”开始的。怎么教孩子支配、使用,都是一门学问,但是到底怎么给?一次给多少?这可是关系孩子金钱观、价值观的大事,家长们千万不能大意。近日,记者采访了上海市家庭促进会专家吴申,他建议家长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尝试。

给多少,心里要先有概念

根据不同家庭的条件和孩子的开支情况,具体给多少家长们可以先算一下孩子每天大概要花多少钱,即零花钱包含的内容(如文具+午饭+公交+课外书+零食),也可以参考孩子的意见,先有一个大概的想法之后,才好规划每周要给多少零花钱。

对家长来说,给孩子零花钱是一项家庭制度,一旦确定,不能随意更改,更不能作为“王牌”给孩子施压。比如,家长不能威胁孩子,“你这次考得不好,没有零花钱了”;孩子考试考得好,家长也会增加零花钱。

其实,零花钱的取消与减少,是与孩子的消费是否合理 “挂钩”,而与成绩无关。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中表现好,家长不需与零花钱“挂钩”,可以给予额外小奖励,或者精神鼓励为主,对孩子表示肯定。

怎么给,明确责任是关键

孩子的零花钱,可参照成人薪酬结构工资制,由基本工资与额外奖励构成。因此家长在给零花钱时,一定要让孩子懂得金钱来之不易,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家庭情况和想法,酌情考虑在零花钱当中是否增加 “劳动报酬”。需要注意的是,孩子份内的劳动,如收拾书包、玩具,叠被子,保持房间整洁等是份内的事,必须完成,不该计取报酬。

培养意识,靠体验

对小学生来说,与其直接告诉孩子如何花零花钱,不如先给他们一些购物体验,可以周末带他们去菜市场、超市进行购物实践。

而对于中学生而言,他们相对于小学生的意志更为成熟,能够做到的事情更多。家长们可以让他们利用放假的时间,到家长的工作岗位或是亲戚朋友家的店铺体验生活,让他们切身感受到赚钱不易。

花钱有度,看总结

吴申建议,家长在给孩子零花钱的同时,可要求他们每学期做一份简单的零花钱使用和总结报告,列出的内容要相对简单,即收入情况(每学期零花钱)和支出情况。

这么计算的好处是,让孩子知道消费有度。父母可以逐步引导孩子,哪些是必需品,哪些是可有可无的,哪些是浪费。

有些钱,要引导孩子花

对小学生来说,家长可以鼓励孩子有一些 “爱心支出”,例如每逢节日或家庭成员生日,给家人买一张贺卡,或者其他小礼物,在学校捐赠的时候拿出自己的零花钱等。

而对中学生来说,家长可根据孩子的自理程度,让他们试着管理自己一个月或者半年的零花钱,在全家出游或是活动的时候,引导他从零花钱中规划一部分用于购买活动用具或是请客埋单,让他由理所当然的“厚此薄彼”到关心身边的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