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三省“取经”为做强贵州医药产业问计加力

18.06.2014  14:03

  参观东北制药集团展示厅

  与辽宁省工信委、医药企业座谈

  参观长生生物科技公司生产车间

  长春迪瑞医疗科技研制的透析仪系列产品畅销国内外

  华润吉林康乃尔公司现代化医药物流中心

    编者按

    为学习借鉴东北三省在医药产业发展方面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加强我省与东北三省在医药产业领域的交流合作,根据省委、省政府有关工作要求及《关于组织做好医药产业招商工作的通知》部署,受副省长王江平委托,省经信委组织贵阳市、安顺市和中国银行贵州省分行组成招商工作队,6月10日至13日赴辽宁、吉林和黑龙江三省开展医药产业考察招商活动,实地考察和学习东北地区医药产业发展经验,宣传推介贵州丰富的医药资源和医药产业发展优势,为做大做强贵州医药产业问计加力。

    不远千里叩开东北医药产业大门

    为期四天的考察,贵州招商工作队马不停蹄,日夜兼程,先后考察了辽宁成大生物、沈阳三生制药、东北制药集团、长春迪瑞医疗科技、修正药业集团、长生生物科技、金赛药业、华润吉林康乃尔医药和哈药集团中药二厂、哈药集团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等全国知名医药企业。

    既有国内医药行业老牌国有企业,又有生物医药高新技术后起之秀;既有中成药、化学药生产企业,又有生物制药、医疗器械先进生产企业和现代化医药物流中心。虽然考察行程紧张,但是内容丰富,招商工作队进车间、看产品、听介绍,一路仔细看、认真听,学经验、取真经,开阔眼界、深受启发。

    我省此次考察招商活动,得到了东北三省工信部门及当地中国银行分行的大力支持。每到一地,各省工信部门都举行了座谈交流会,组织本省主要医药企业与贵州医药产业招商工作队交流对接,各方深入交流本地医药产业发展情况及主要经验,探讨加强贵州与东北三省在医药产业领域的交流合作。

    座谈交流会上,我省招商工作队热情地抛出橄榄枝,向东北医药企业详细推介贵州医药产业的发展现状和发展优势,充分展示了贵州崭新的面貌、开放的胸襟和真诚的态度,引起了参会企业的浓厚兴趣和积极反响。

    作为全国中药材四大主产区之一,贵州发展现代中药、民族药资源基础良好。现有中药材品种资源4802种,占全国中药材种类总数的40%,居全国第二位;中药材种植抚育面积达400万亩,居全国第三位;去年我省中药材产量103万吨,约占全国总量11%,总产值91亿元,居全国第四位。

    近三年来,我省医药工业累计完成投资100亿元,年均增速55.8%,成为全省十大工业产业投资增速最快的行业。去年,全省医药工业实现总产值295亿元,同比增长28.5%,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3.7%;全省苗药销售额达150亿元,超过全国藏药、维药、蒙药三大民族药之和,是全国销售额最大的民族药。

    目前,我省14家企业进入全国制药500强,全省有年产值亿元以上企业46户、5亿元以上企业11户、10亿元以上企业6户,贵州益佰、贵州百灵、信邦制药、汉方制药、神奇药业成为上市企业;全省现有药品生产批号2264个,包括中药1176个、化学药品1068个、生物制品20个。

    随着资源红利、生态红利、劳动力红利、政策红利、改革红利叠加释放,贵州已成为企业家投资兴业特别是医药企业发展的乐园。特别是三大电信基础运营商数据中心、富士康第四代绿色产业园相继落户,为我省大健康产业与大数据产业结合、医药流通与信息产业结合、药食结合、健康养生与休闲旅游结合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我省将把新医药产业作为大数据产业的姊妹篇来抓,基本构建以中药、苗药为主,生物制药、化学药及原料药为辅,医疗器械为补充的具有贵州特色的医药产业体系,计划到2017年,新医药产业总产值达到1000亿元。

    通过招商推介,不少东北医药企业看好我省医药产业的发展优势和潜力,表示将赴贵州进行投资考察和参加我省医药产业投资推介大会,寻求在综合开发利用贵州特色药材资源、建设中药材产业化生产基地、建设化学原料药基地、医药企业兼并重组、建设医药流通体系、大健康产业等方面与贵州开展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创建于1946年的东北制药集团,现有员工1.1万人,总资产76.3亿元,年销售收入近90亿元,年出口创汇1亿美元,是国有大型综合性制药企业集团。东北制药集团副总裁孙景成热情地接待了贵州招商工作队,就建立东药集团与贵州的合作进行了交流互动。孙景成介绍,东药集团致力于在化学制药、生物医药、医药商业、医药工程、医疗服务五大板块实现跨越式发展,着力打造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大型医药企业集团。“这次贵州到东北招商推介是一个很好的契机,打开了东药集团与贵州交流合作的大门,企业将把贵州作为业务扩张的理想选择地。

    “众所周知,贵州的中药材资源十分丰富!”座谈会上,全国工商联医药业商会会长、修正药业集团董事长修涞贵用强调的语气,为贵州做起了“广告”。

    修涞贵很重视这次与贵州交流的机会,处理完公司的急事后就赶来参加座谈会。“我们愿意与贵州一道,挖掘医药资源,为人类健康服务。”修涞贵感慨地说,贵州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发展前景美好,贵州的大山、贵州的执着让我感动。“我们将到贵州充分调研,把贵州有形的和无形的资源整合起来,参与贵州医药产业建设。作为一个医药企业家,这是我的责任。”当我省招商工作队邀请他参加下半年举行的贵州医药产业投资推介大会并作专题讲座时,修涞贵很高兴地接受了邀请。

    吉林康乃尔药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宋治国表示,长白山和贵州都拥有十分丰富的药材资源,两省医药企业可在基地建设、种植技术培育和资源互补上相互交流、学习借鉴,让我们的医药充分地为广大人民群众健康服务,相信东北和贵州在医药资源互补上一定会有很好的合作机会,共同做大做强中国医药产业。

    借鉴“东北经验”雕琢“贵州璞玉

    作为新中国工业的摇篮,东北地区是我国中药、抗生素产业重点基地,具有实施医药产业集群整合发展的产业基础和区位优势。吉林、黑龙江、辽宁地处素有我国三大中药材基因库之称的长白山和大小兴安岭地区,是我国北方中药材的主产区,药用生物资源十分丰富。同时,东北三省拥有沈阳药科大学、吉林省中医中药研究院、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中国农科院特产研究所等一批实力较强的研发机构,拥有哈药集团、吉林修正药业集团、东北制药集团等一批国内知名企业。

    吉林省医药产业是全省经济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带动全省经济增长的强大动力。医药工业规模从2010年的不足600亿元发展到2013年的1447.8亿元,3年平均增长32.2%,医药行业占全省比重由2010年的4.5%提高到2013年的6.2%,提高1.7个百分点。2013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245.9亿元,比2010年增加754.3亿元,3年平均增长35.9%。

    吉林省规模以上医药企业以通化、长春、白山和延边4个地区为主要分布地,集中了全省76%的医药企业,形成修正、东宝、金马、万通、茂祥、方大等11户企业集团为支撑的医药骨干群体,实现了“小地方、大集群”格局。吉林作为全国生物技术产业的发源地,产品种类涵盖菌苗、单克隆抗体等诸多类型,占全国现有生产品种63%。全国35种疫苗产品中的26种在长春生产,长春已成为亚洲最大的基因工程和疫苗生产基地。

    目前,吉林省已形成长春中药及生物制药产业园、通化医药城和延边敦化医药集聚区等“一园一城一区”三大中心和吉林、辽源两大化学原料药生产基地,“三个中心”和两个原料药基地产值总量占全省医药产业的80%以上。全省医药产业已从中成药、生物制药为主,化学制药为辅,医疗器械为补充的产业布局,向以中药材种(养)业为基础、以现代中药及生物药为主导、以化学原料药为重点、以医疗器械和医药相关产业为推力的独具特色的吉林医药产业体系发展。

    据吉林省工信厅负责人介绍,该省发展医药产业的主要工作经验是:加强统筹协调,不断提升推进全省生物医药产业快速发展的服务保障水平;大力推进人参等大宗中药材产业化开发,产业规模不断发展壮大;加快大项目、大企业和大品牌培育,提升产业竞争优势;加快推进产业基地(园区)建设,不断增强产业集聚水平;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加快生物医药产业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不断完善生物医药公共服务平台和体系建设,服务能力和水平不断增强。

    按照吉林省委、省政府的部署,预计到2018年把医药健康产业培育成该省新的支柱产业。在充分发挥中药资源、科技创新和产业优势的基础上,加速推进产业集聚,大力发展中药农业、提升中药工业、改造中药商业,把吉林省医药产业发展成为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的中国长白山北药基地。

    截至2013年底,辽宁省规模以上医药企业达322户,资产总额624.2亿元,从业人员6.5万人。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81.1亿元,占全国的3.9%,居全国第10位。

    据了解,辽宁省医药行业已形成化学原料药、化学药品制剂、现代中药、生物制药、生物医学工程等为代表的新兴生物医药产业为主的发展布局。化学药品(化学原料药、化学药品制剂)是该省最大行业,近年来随着产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化学原料药的比重下降,化学药品制剂比重上升。同时,生物制药和中药饮片产业迅猛发展,全省医药工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辽宁省经信委负责人介绍,“十二五”以来辽宁省医药产业发展主要特点有:产业规模持续扩大,主营业务收入、利税、利润保持了较快增长;新兴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迅猛,化学药品制剂和生物药品行业份额提升,利润水平最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逐步从重生产转向注重新产品、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企业研发新产品和提升技术标准的自主性增强;医药转型升级加快,产业进入调整改造期,近两年全省有20多户药企实施了兼并重组,是有史以来参与企业最多的一轮整合。

    加快发展贵州医药产业信心更坚

    作为一家大型现代化民营制药企业,修正药业集团连续10余年在全国中药企业利润排名中名列前茅,连续3年销售产值突破300亿元,2013年总产值398.1亿元,超过了当年贵州医药工业295亿元的总产值。

    差距令人震撼,压力催人奋进。东北之行,每一位招商工作队成员感受到的不仅仅是冲击,加快发展我省医药产业的紧迫感和使命感更加强烈。

    每到一地,安顺市市长助理秦锦根都要热情地向当地医药企业介绍安顺市的医药资源优势和产业发展环境,邀请东北医药企业家到安顺考察,共谋合作。

    秦锦根介绍,今年以来安顺市加大了医药产业的招商力度,除了积极参加省里组织的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和东三省招商推介活动外,安顺市还组团赴江苏考察苏州大学和泰州中国医药城,并与苏州大学建立了推进安顺医药产业产学研的合作机制。“通过此次东北考察,我们清醒地认识了贵州医药产业与发达地区的差距,也深切地感受到我省医药产业潜力巨大的发展空间,只要我们加快发展的步伐,在做好顶层设计、产业布局、引进人才、建立产学研机制、推进企业兼并重组等方面狠下功夫,贵州医药产业一定会后发赶超。

    每到一地,中国银行贵州省分行副行长张文明都要把收集到的企业家电话号码储存在自己的手机里,为下一步加强联系、邀请东北医药企业到贵州投资合作做准备。此次招商考察活动,中行贵州省分行主动参与,积极联系东北三省兄弟分行,充分利用中行的医药企业客户资源,为招商工作队联系参观当地实力雄厚的医药企业。

  张文明表示,医药行业是永远的朝阳产业。在承接全国产业转移浪潮的过程中,中行贵州省分行秉承“助推贵州发展找需求,放眼全国全球找答案”的绿色金融发展理念,积极联动北京、江苏、上海、浙江、广东、重庆、辽宁、吉林、黑龙江等省市兄弟行,全面助力贵州招商引资工作。同时,加大金融扶持力度,全力支持贵州医药产业等战略新兴产业发展壮大。

  考察招商活动结束后,招商工作队领队、省医药产业发展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主任、省民营经济发展局(省中小企业局)局长龙超亚总结说,通过考察,掌握了东北三省的医药产业结构、资源结构、科研实力、产业发展趋势和骨干企业情况,为我省加快发展医药产业提供了十分宝贵的经验。同时,贵州后发赶超的强劲发展势头、医药产业巨大的发展潜力,对东北三省医药企业是很有吸引力的,东北制药、修正药业、哈药集团等企业均表示了强烈的投资意愿。

  龙超亚表示,将尽快把此次考察结果逐项进行梳理,促成东北医药企业到贵州实地考察,传经送宝,寻找投资项目。同时,探索建立联动机制,推动省与省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长期对接,医药产业资源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实现贵州与东北三省医药产业携手发展,共同做大做强。               本版图片/黄振国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