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故事】提案背后的那些故事们 你知道吗

26.01.2016  12:16
    2016贵州两会刚启幕,让我们来看两个2015年发生的故事。

绣娘富了:传统工艺发展找准方向

去年贵州两会上,多年从事民族工艺品生产的省政协委员、晟世锦绣公司经理余英提出了“加速民族手工企业产品化与市场化”的提案。提案建议:推动多彩贵州产品化落地;推广“企业+大师”模式共创发展格局;扶持企业跨区域发展。

今年1月,在贵州丹寨县的晟世锦绣公司,59岁的老绣娘张普发正围着铁炉子聚精会神地做着绣活。“我从11岁就开始学绣,到今年都绣了48年咯。”张普发边绣着苗绣,边和记者聊天。“现在年纪大咯,有点看不清了,手脚也没以前灵光了。”

59岁的老绣娘张普发

张普发告诉记者,她的4个子女,有三个都在读大学,最小的一个还在读高中。“没办法啊,家里要用钱,在家坐起也是坐起,还不如来这里补贴点家用。”如今,老伴出去打工,儿女都在外读书,家里没有了牵挂,张普发一个月做苗绣还能挣1500元。“过去绣点花也就是给自己、给姑娘穿戴哈,从没想过还能挣钱。”贵州加大了对传统工艺的开发,凯里职业学院还请张普发去培训过学生,她的学生有的还在多彩贵州“两赛一会”上获过奖。

在对余英提案办理的回复中,省政协提案委提到贵州省实施的锦绣计划。之前,贵州省委省政府已经意识到这些问题,并出台了锦绣计划的相关意见。该计划从2013年实施以来,惠及了30余万从事特色手工业的妇女,张普发就是其中一位;重点培育了30家优强企业,晟世锦绣公司位列其中。

贵阳青岩祥纹银饰的老板卢贵化跟记者谈到一件事:在他身边一些做银饰的朋友急于求成,从网上随便搜索一些图案,采用一些简单的现代工业流程的办法,虽然加快了生产速度,却摈弃了传统工艺中精湛的技艺,导致饰品的艺术价值和产品质量降低。“虽然产品数量上看起来上去了,但宣传和推广渠道也并不匹配,反而积压了大量银饰,一些人只能通过带着银饰沿街叫卖的方式销售。”

在卢贵化看来,传统工艺创新是必须的,但要保留其“根”,应从艺术创作和人性化方向发展。卢贵化很赞同“企业+大师”的模式,他建议:“我们应该邀请艺术大家到工艺品产地实地采风,为中小企业出‘命题作文’来刺激工匠们的创作灵感。”

“我们也在不断探索中,今年我们将推出更多面向大众和市场化的产品。”今年两会上,余英委员对记者说,晟世锦绣还将在电商领域继续扩展。

学生公交卡轮流充值

2015年贵州两会上,省政协委员姜刚杰带来的关于《为贵阳市中小学生发放优惠公交卡的建议》引起关注。“随着城市的不断扩展,贵阳不少学生上学要赶很远的路。按照公交车的票价,一年下来还是一笔不少的支出。”为此,姜刚杰建议:向市区内有需求的中小学生(家距学校三站路以外,包括外来务工子女),特别是家庭情况不是太好的学生,提供比成人卡优惠50%以上的优惠公交卡。同时,学生公交卡与学生学籍挂钩,有效期按规定年龄设置,超过规定年龄优惠自动失效。“这样不仅大大减少了学生的支出费用,同时也减少了家长开车送小孩上学的问题,缓解交通拥堵现象。”

公交卡(资料图)

甲秀小学汤瑞老师告诉记者:“我们学校每个班都有2个名额,从一年级新生进学校开始,老师就会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梳理出一个名单,每个季度充值一次。学生根据这个名单,大家轮流充值。”汤瑞表示,如果班级中存在家庭非常困难的学生,他们可以直接向贵阳市公交公司申请专属的公交卡,不会占用学校的名额。汤瑞也表示,办理公交优惠卡也有限制的条件。“在学校办理公交优惠卡的学生需要符合三个规定:家离学校五站之外、父母其中一员不是公务员或者事业单位人员、家里没有汽车。满足上面三个规定就能够报名办理。”

在贵阳十六中就读初二的程同学也因交通费的问题苦恼过。他给记者算了笔帐:“我家住大营坡,每天从家到学校两个来回至少8块钱,一个月下来车费最少要花近百元。还不算早上怕堵车迟到要多倒一趟。”如果算上倒车和中午回家的费用,一个月光交通费至少要200到300元。“中午又不能不回家吃饭,饭钱每天都要10块钱。”这笔钱对于家庭并不宽裕的小程来说着实是一笔不小的开销。自从学校帮小程申请了专属的公交卡后,大大缓解了这个问题。“每趟车刷卡算下来也就5角钱的票价,一天也就4块钱,这样就减少了一半的开销。”

“今后我还是会继续的关注这方面的问题,希望以后能够再陆续的增加名额,同时能够鼓励家长与小孩一起乘坐公交,减少开车出行。缓解交通压力的同时,也将低碳出行落到实处。”今年贵州两会上,姜刚杰对记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