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同盼杏林春

07.02.2015  03:47

两岸中医药同出一源,台湾民众对中医学整体观念、辨证论治及“治未病”理论认可度颇高,中药产业发展快,普及率高。两岸加强中医交流,是两岸业界人士对中医文化的传承与保持的必由之路。

这些医疗器械和中药材平时我们在课堂上都有接触,只是历史没有这么久远。想不到这次在这里能够见到!这对我们理解中医的历史和文化有很深的帮助。”1月25日,在北京市台联的组织下,来自台湾义守大学中医系的学生来到陕西省扁鹊纪念馆参观。在参观过程中,一位台湾学生由衷地说。

这些前来参观的学生,都是台湾未来的中医师,也是中医文化的未来和希望。中华文化是两岸的“最大公约数”,而传承与发展中医文化,更是两岸中医界人士的共同使命。为了能让中医文化在新时代发扬光大,各具特色的两岸中医界人士相互交流、取长补短是不可或缺的。台湾义守大学教授李长殷说:“台湾中医理论体系源于大陆,两岸在中医的理论、临床方法等很多方面具有一致性,两岸中医交流很有必要。

■台中医药发展60年“不平路

平时在课堂上讲孙思邈、扁鹊,学生们并没有亲身的体验和切身的感受,这次参观让他们对中医的起源、中医主要研究什么有了具体的观感,学到的不仅是中医的历史,更是看到了之前只能通过书本了解到的两位著名医家的真实事迹,很有价值,对于学生也是一个新的刺激和新的促进,对于他们从事学术研究、教学和临床都会有帮助。”李长殷说。

在前往陕西之前,学生们还到北京著名老字号——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进行参观交流。在交流中,李长殷表示,同仁堂的中药生产现代化程度高,生产线先进,质量管理很严格,此外,同仁堂作为一家百年老店能够进军国际市场,将中药卖到澳洲甚至欧美市场,令人钦佩,为中医药的推广作出了贡献,有许多值得学习的地方。两岸的中医药生产企业相比较而言,大陆生产的中药种类比较多,品种齐全,这表明大陆在中医药传承方面做得比较好,也重视中药的研发和创新。两岸的中医药同出一源,各有优势,应加强合作,共同促进中医药发展,让中医药的成果造福更多民众。

虽然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但在历史上,台湾中医界为争取举办高等中医教育,先后与日本殖民统治者、国民党政府等进行了60多年的抗争与申请。终于在1958年,在台中市正式开学举办中医高等教育。上世纪70年代末的一项研究发现,台湾都市家庭有60%曾看过中医,乡镇居民家庭有70%看过中医。中医的补方、补品、针灸、单秘验方及中成药,更是极为流行,或与西医疗法合并使用,这一调查之结果,也充分说明了台湾民众对中医的信任与支持。

李长殷介绍,台湾地区研究中药之历史比较早,在日伪时期已有开展,但中医研究应当说是比较晚的。1957年,台湾中国医药研究所正式成立筹备处,1956年“中医教育法案”通过,正式的中医药科研体系才建立起来。

■“回流”大陆受台中医热捧

2002年,在两岸医学界开始恢复并热络交流之际,在台湾已有几十年临床经验的医师谢茂源、吴朋駣、蓝忠仁、曾天德、张赐兴等人,来到大陆北京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等高等院校进行深造,攻读中医药硕士和博士学位。在研习期间,他们又结识了一批年轻的如林峻生、井慧如、曾仁宏、李冠儒等台湾同学。渐渐的,在不断地交流交往的过程中,他们彼此志趣相投,心有灵犀,都希望能够在大陆发扬光大中华传统中医学。

2009年12月,谢茂源从北京市卫生部门领回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盈利性医疗机构职业许可证”,北京天成金象中医诊所成为大陆首家由台湾中医师坐诊的中医诊所。此后,台湾中医师“回流”大陆的热情逐渐高涨。

一位求诊者表示,相比传统中医诊所,台湾医师坐诊的中医诊所具有更明显的“人性化”特点:“医生会帮我安排好时间,基本上不需要排太长时间的队。而且服务态度非常好。”诊所内的医师表示,这是将传统中医与台湾多年来的临床服务理念相结合的结果。

据了解,目前在天成金象中医诊所坐诊的医师全部来自于宝岛台湾。年长者已近古稀,年轻者亦已出校门几载并有临床经验。他们均拥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大部分是中医药医学博士,全部拥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中医师资格。其中6人常驻北京,5人于北京、台湾两地出诊。

台湾中医师在大陆开设诊所,不仅能促进两岸中医文化的交流,增加两岸中医师的临床经验,更为台湾新一代中医师来大陆就业创造了机会,同时,也为他们在大陆实习等准备了条件。”谢茂源表示,将中医发扬光大,是两岸中医界的共同心愿与使命。只有加强交流、共同培育新人、传承中医精髓、创新中医理念,才能让中医瑰宝在世界发光。

■两岸中医交流重在文化传承

义守大学的参观团除参观了扁鹊纪念馆外,还特意前往药王山拜谒“医圣”孙思邈,并参观了药王大殿、洗药池、医方碑亭等多处景点,感受药王孙思邈对中医发展所作出的贡献。

孙思邈和扁鹊之所以名垂千古,不只在于他们高超的医术,更在于他们都具有高尚的医德,孙思邈的‘大医精诚’更是中医医德的重要理论,是中医文化的精髓,作为中医系的学生,我们更应该学习的是他们的医德仁心,将济世救人作为学习、行医的准则。”一位学生说。

孙思邈和扁鹊都是中医学史上重要的医家。孙思邈所著《千金要方》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类书,被誉为中国最早的临床百科全书,对后世中医学的发展影响极大,被尊奉为“药王”。扁鹊则奠定了中医学的切脉诊断方法,开启了中医学的先河,被称为“神医”。李长殷教授表示,在两岸医药交流中,注重传统中医文化的传承十分重要。

李长殷的观点得到不少两岸中医学界人士的认同。他们普遍认为,在推动中医药发展过程中,容易出现“跑偏”的倾向:即打着现代化、科学化、标准化的旗号,被西医的观念与方法改造。甚至有些中药研究机构“挂着中药的牌子,走着西药的路子”,这都不是传承发展中医的最佳方法。专家认为,应该注重传承与创新的辩证统一,使中医的医疗、保健、科研、教育、产业、文化全面发展。“随着现代生活节奏加快,大家普遍不注重养生,两岸应该在中医药养生等方面多做些交流。”李长殷说。

(来源:人民政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