矢志不渝守牢“两条底线” 凝心聚力书写“贵州精彩”

15.01.2015  12:09

    “十二五”的列车在多彩贵州大地一路疾行,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牢牢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贵州以新一轮既“”又“”的姿态引发外界瞩目。

    精彩这一年,贵州更“”了:高速公路突破4000公里,贵广高铁正式开通,每个市州都有机场,贵阳、遵义、安顺三市电话并网升位……

    精彩这一年,贵州更“”了:一系列简政放权的改革举措推行,进一步为市场主体松绑,让市场发力,各类企业发展所需要的公平竞争环境加速形成;随着贵州纳入国家“长江经济带战略”、“珠江-西江经济带战略”,我们从“养在深闺人未识”实现了“漫劳车马笑人忙”的转身。

    精彩这一年,贵州更“绿”了:贵州省深入实施《贵州省生态建设水利建设石漠化治理综合规划》,大力实施天然林保护、珠防、长防和退耕还林、封山育林等生态工程,力争用三年多的时间全面完成现有1042万亩宜林荒山的绿化,用三年多的时间使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50%以上……

    在遵义会议光芒照耀下,贵州,正以加速发展的步伐、加快转型的决心、推动跨越的意志,在17.6万平方公里的山山水水间书写着长征精神的时代篇章。

     构筑“精神高地” 冲出“经济洼地

    与贫困抗争,冲出“经济洼地”,是一代又一代贵州人艰巨的使命。

    与全国人民同步奔向全面小康,是当代贵州人美好而坚定的梦想。

    这是彰显信心、彰显智慧的谋划——以工业强省和城镇化带动为抓手,贵州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

    这是鼓舞人心、势头强劲的追赶——在“十二五”期间,贵州经济发展的速度要明显高于以往时期、高于西部地区、高于全国水平。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城乡居民收入比2011年翻一番以上。

    这是紧盯全国、着眼未来的目标——到“十二五”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程度提高到80%以上;到2020年,以县为单位人均生产总值达到5000美元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000美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00美元。建成一个不含水分、群众得实惠、社会广泛认可的全面小康社会。

    奔跑,迎着希望;起跳,追逐梦想。中国西南版图上,一个开放奋进的新贵州跃动而出。

    武陵山经济协作、黔川渝区域联动、泛珠三角合作……贵州融入全国大格局越来越快;

    《中瑞自由贸易协定》贵阳示范园、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大湄公河次区域、东南亚区域合作……贵州参与国际互动越来越多。

    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中国(贵州)国际酒类博览会、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贵州·香港投资贸易活动周、中国科协年会……贵州以宏大的气魄捕捉机遇;

    引资金、引技术、引管理、引人才……贵州用宽广的胸怀赢得主动。

    开放创新的洪流,冲刷着观念,孕育出蜕变,迸发出活力。

    在贵州,做成同样的事情,往往需要付出比其他地区多得多的努力。

    面对历史赋予贵州的机遇和责任,全省上下早已形成共识:“要实现‘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蓝图,没有一批吃苦奉献、创先争优的人,没有一股迎难而上、只争朝夕的精气神,肯定不行。

    2011年以来,“四帮四促”、“处长下基层”、“万名干部下基层”、同步小康驻村,实现重点企业、重点园区、重点项目、一类贫困村、街道社区全覆盖。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数着星星回家,看着月亮上班”,成了贵州各级干部“痛并快乐”的工作常态。

    一场以“转变作风、提高效率、服务基层、推动跨越”为核心目标,以整治“庸懒慢浮贪”为核心内容的机关效能建设活动全面铺开深入推进,以作风建设保障发展,以环境建设促进发展,以项目建设带动发展。

    春风化雨,在遵义会议光芒照耀下,贵州干部群众大力弘扬长征精神,牢固树立奋力追、全力赶、努力超的志气与信心,在大旱中挺立起“不怕困难、艰苦奋斗、攻坚克难、永不退缩”的贵州精神,在九曲回肠的陡峭山路上写下的“背篼干部”精神,与“开放创新、团结奋进”的贵州时代精神一起,构筑起贵州“自觉自信自强,创先创新创优”的“精神高地”。

    地处黔西北高原云贵交界处的海雀村,山高坡陡、土地贫瘠,是全省扶贫开发一类重点村。30年来,文朝荣老支书带领党员干部接力奋斗、各族群众奋力拼搏,书写了绝地逢生的精彩传奇,淬炼出了不向贫困弯腰的奋斗精神。从毕节试验区建立之初到2013年,海雀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从33元增加到5460元,贫困人口从730人降到250人,森林覆盖率从5%上升到70.4%……海雀成为贵州扶贫攻坚变迁的一个缩影,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样本。

    老支书走了,他的事迹正在贵州大地传颂,他的“艰苦奋斗、无私奉献、愚公移山、改变面貌、造福子孙”的精神久久激荡在贵州各级干部和各族群众心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