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组数字勾勒出宿迁产业集聚蓝图

11.11.2014  15:30

中国江苏网11月11日讯 (记者 张琥/文 杨群/图)在泗洪经济开发区有一个电子信息产业园,近百家电子信息企业落户于此。企业想入驻产业园,不看投资、不看规模,只看企业类别是否在园区产业规划的范围内。

有选择性地招商、有目的地补“”,是我市在大力开展产业集聚下,对于招商引资的重新定义。

栽不好梧桐,何以引来凤凰?在新常态下,宿迁如何做好产业的“”与“”?深耕细作“”起发展?9月28日,我市出台了《关于推进产业集聚发展促进工业转型升级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以“把脉问诊”的方式,为我市的产业集聚点亮了前行的信号灯。

企业“1+1”换来产业倍数发展

项目集中的量变带来产业集聚的质变

在泗洪经济开发区电子信息产业园内,庆邦电子元器件有限公司是最早落户该园区的一家企业,因主推积层芯片电感等被动电子元器件,公司的客户主要有苹果、三星、惠普等世界著名电子企业。

电子产业园的集聚是否给这家企业带来便利?该公司生产处长颜贻彬告诉记者,公司生产所需的辅材,基本上都是从泗洪本地采购,但所需的原材料只能从苏州或者广州采购。在他看来,如果原材料也能购自泗洪的话,企业的生产成本将会大大降低。

泗洪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主任蔡敦安告诉记者,从泗洪当前的工业发展水平来看,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还为时尚早,但打牢、筑好“地基”则是打造“产业大厦”最关键的环节。

如好筑牢“地基”?在泗洪新薄膜材料产业园,以斯迪克新材料公司、首义薄膜公司、精良高分子公司等29家企业为实体基础,把泗洪的新型膜材料产业做出了特色化、集群化和专业化。同样,在泗洪的机械零部件产业园,已落户机械制造企业76家,主要涉及数控机床、农业机械、汽摩配件等三大板块。

把相近、相关联的产业集中在一起,是当前产业园发展的目标。我们让同类型企业的集中,从而吸引配套产业的集中,并在招商中不断完善产业链的配置,真正构建出一条产业链的骨架,实现产业的集聚。”蔡敦安说。

轮毂产业是泗阳县的特色产业,目前在泗阳经济开发区已集聚了16家轮毂企业。这个从单个企业到基本形成产业链已有四年时间,年产值超过30亿元,形成了集设计、模具、铸造、涂装于一体的轮毂上下游产业链。

从“生产轮子”到“生产汽车

产业集聚让企业从“低散小”迈向“高大上

说起产业聚集的好处,宿迁的“精科”最有发言权。

江苏精科智能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就是一家典型的依靠产业配套实现转型升级的企业。在宿迁,为精科配套生产零部件的企业就有12家。

记者见到该公司董事长王金良的时候,他正在和江苏瑞恒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签一笔组合电器外壳的订单。

谈到产业集聚,王金良打了一个形象的比喻。“打个比方,我们企业之初,只能生产汽车的轮子,而如今我们可以生产出一辆汽车。为什么变化如此之大?主要是因为我们具备‘生产汽车’的能力,而这就是在产业集聚下,企业转型升级给公司带来的巨大变化。企业的产品处于行业领军水平,可以说每一件都是‘高大上’的产品。”王金良说。

因为我们近距离地沟通,跟他们进行技术交流,而且进厂检验距离也缩短了。因为本地交易,我们的采购成本比过去节省了30%。”王金良说。

在宿豫区广博纳米新材料有限公司赵经理看来,产业集聚的“金字招牌”是吸引企业落户最核心的竞争力。

如果以单个企业发展来讲,企业在寻找原材料、寻找配套过程中需花费很多的精力。同样,企业生产出来的产品为了寻找市场、寻找物流也需花费很多的金钱。而这些精力、时间、金钱往往是制约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如果有一个很好的产业聚集,企业不光是在采购环节,还是在销售环节,可以省下来很多的时间成本、金钱成本。而这些因素可以为企业创造更好的利润,企业也会有更好的发展空间。”赵经理说。

全市紧盯“4+4”县区瞄准“2+1”

宿迁摸清“家底”为产业集聚探路

明确产业定位,推动产业集聚,促进转型升级。泗洪以电子信息为目标打造产业集聚,泗阳则紧盯轮毂产业。其实,在我市的其他县区也有各自精准的“集聚定位”。

根据产业发展现状和产业发展前景,全市重点发展四大传统产业和四大新兴产业,即食品饮料、纺织服装、家居制造、装备制造和新型材料、电子电器、智能电网、新能源。各县(区)、开发区产业定位体现差异化、配套化、特色化,努力形成较为科学合理、优势互补、相互配套的区域产业布局。

四大传统产业和四大新兴产业,即“4+4”产业发展模式,让很多县区找准了方向,拿出了自己的“2+1”产业体系。如沭阳县侧重纺织服装、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泗阳县侧重纺织服装、家居制造、汽车配件;泗洪县侧重机械制造、电子信息、新型膜材料;宿豫区侧重食品饮料、机械制造、新型材料;宿城区侧重纺织服装、绿色建材、智能电网等。

工业经济的快速增长和产业的多元化发展为全市产业选择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2013年,全市实现工业增加值679.2亿元,与1996年相比,年均增长16.9%,比GDP年均增速快3.8个百分点。”团市委书记、市发改委副主任陈伟介绍。

在陈伟看来,宿迁工业增加值的快速增长只是小体量的快增长,虽然企业的总量有了比较大的发展,但是真正的产业核心竞争力并没有形成。我市在产业集聚方面依然存在着产业定位不明晰、产业链条短、企业规模偏小、自主创新能力弱等一些突出问题。

意见》提出了“编制产业规划、强化要素支撑、转变招商方式、推进载体建设、加大政策支持、加强统筹协调”这6项产业集聚的主抓手,确保到2020年,全市四大特色产业规模以上企业销售收入达到4500亿元,四大新兴产业规模以上企业销售收入达到1200亿元;培育5个年销售收入超300亿元的集聚区,6个超200亿元的集聚区,6个超100亿元的集聚区。

政策土地规划全方位扶持

产业集聚需要足够的定力和耐心” 

全市的“4+4”产业模式、县区的“2+1”产业模式,不仅让产业集聚之间形成了互补,而且改变了我市过去“好菜坏菜一把抓”的招商方式。

“产业集聚发展以后,我市未来的招商引资思路也要作出调整,所以市委市政府已经确定了我市未来在招商方式上要推进产业招商、专业招商和园区招商,把招商引资更加精准化,更加实效化。如今,我们要对‘4+4’和‘2+1’产业模式作出专门规划,在规划的范围内选准产业的切口,排定需要招商引资企业的目录,有针对性对这些企业进行招商,加速我市产业集聚效应。”陈伟说。

为了更好地促进我市的产业集聚,《意见》还要求,市县两级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对符合产业定位的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填补产业链条的重大项目定向提供资金支持,国土资源部门要优先保证用地,并积极帮助争取省、市土地点供指标。

据悉,我市也将成立市推进产业集聚发展领导小组,负责统筹推进产业集聚发展工作,研究制定促进产业集聚发展的政策措施,协调、解决产业集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

在调研全市开发区工作时,市委书记魏国强指出,宿迁已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不管是外部大背景还是宿迁的现实发展,都要求我们不能继续用老观念、老方式来招商引资,不能再是拣到筐里就是菜,而要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宜自己培育的“菜品”,然后把它培大培强,培出名堂,培出竞争力。“产业集聚需要一个过程,大家一定要有足够的定力和耐心。只要坚持下去,一定会见成效、出特色。

原标题:两组数字勾勒出宿迁产业集聚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