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00份个人档案沉睡南通市人才中心:弃档影响公考

25.08.2014  12:34

【连网】曾经,个人档案是一个人成长轨迹的见证,但如今时过境迁,那个曾经和一个人前途命运息息相关的“牛皮纸袋”,已经风光不再。笔者昨日从市人才服务中心获悉,眼下虽然正值毕业生求职旺季,但越来越多的市民却对个人档案采取随意处置的态度。数据统计显示,目前,我市共有8500余份档案“沉睡”在市人才服务中心档案室,其中高校毕业生占了很大比重。这究竟是什么原因,是否对档案主人的生活和工作带来影响?就这些问题,笔者进行了采访。

现象

8500余份档案“睡觉

家住海州区广场社区的市民张海霞,5年前从南京某高校毕业后,回连在一家私企从事文员工作。今年年初,她参加了国家公务员考试并顺利被录取,但得知在政审时必须要查看人事档案时,小张顿时慌了神。因为她毕业后在私企就业时,该企业没要档案,她觉得档案要不要也就无所谓了,也从来没有关心过自己的档案问题,现在档案在哪里都不知道。最后,她不得不放弃了这个工作机会。

据了解,像小张这样因档案问题错过机会的例子还有很多。“我已经工作3年了,按理早该评初级职称,但由于找不到档案,一直都没办法评职称加工资。”在市区某单位工作的赵燕无奈地说。

在市人才交流中心的档案室笔者看到,防潮防火防水的档案库里,分别陈列毕业生档案、人事代理档案两类。然而,这些档案中有的已经“沉睡”多年。“这些大多是‘沉睡’档,有8500多份,其中‘死档’大概有2000多份,最老的一份档案是上个世纪90年代的。”一名工作人员指着厚厚的一叠档案说。根据有关规定,高校毕业生离校后,在两年择业期内,其档案由学校人事部门免费管理。超出择业期,如果没有找到就业单位,大学毕业生就需要签订人事代理合同,委托人事代理部门管理个人档案。但是不少大学生过了择业期也没有办理任何人事代理手续,自己的档案变成了“死档”,这会无形之中给档案主人今后的工作和生活带来很多影响。

疑惑

档案为何频频遭“遗弃

档案作为计划体制下的一种人员管理方式,在现在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其功能正在逐步弱化,使用机会也相对减少。”市人才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说,随着社会就业方式和就业渠道的日益多元化,档案的重要性在日渐减弱。尤其是近年来刚刚步入社会的职场新人存在着一种较普遍的现象,就是对档案不了解,也不关心。“我上班3年多,从来不知道自己档案在哪里,感觉对自己工作生活都没什么影响。现在许多单位都是聘用制,就业、发工资、升职基本上都和档案没有关系。在我看来,只要不考公务员,档案没啥用。”在市区某私企工作的赵先生说,大学毕业后,他从没问过档案的事情。

非公经济比重越来越高、个人创业风潮盛行,导致对档案需求性不高,这是毕业生‘弃档’的重要原因。”市人才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指出。大部分弃档者都认为档案对找工作没有实际作用,一些年轻人甚至认为,现在连户口都不看重了,就更不在乎档案了。此外,有些学校就业指导部门对这一方面的重视不够,用人单位和个人认为程序复杂、嫌麻烦也是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据了解,“沉睡”档案主要涉及四类人群:一是高校应届毕业生;二是出国留学或移民人员;三是到私营企业就业、自主灵活就业的人员;四是自主创业的人员。

提醒

弃档对未来影响很大

别拿档案不当回事,尤其是刚毕业或毕业时间不长的大学生。”市人才服务中心流动招聘科负责人说。有些私营单位,因为工资、职务都是由单位内部自行确定的,转正定级时对毕业生影响不大。但若以后变动工作,调到国有单位,是否转正定级,将直接关系到个人的切身利益。

人事档案对个人求职、工作流动、职称评审、工龄确认等有密切关系,如果遗失或者材料不齐,会给个人的工作、生活带来诸多不便。目前,新单位入职审查,公务员、事业单位招考政审,流动人员计划生育相关事宜、婚姻状况证明及工商登记等都要用到人事档案,员工工龄的审核认定和退休工龄审核、申请人才安置房、应征入伍、因公出国政审等也都需要档案的“证明”。如果档案材料不全,政审机构就会拒绝审查,一些证明也没有办法开具。即便是自主创业,在办理养老保险等事关个人切身利益的事项时都会用到档案。

市人社部门提醒,广大毕业生和职场人士一定要“善待”档案,未办理报到手续的要尽早办理,办理了人事代理的要不断增加新材料“延续历史”,真正使人事档案不“断档”。事实上,档案更新归档的过程很简单,只需档案主人将相关材料交给人才市场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即可。对于那些不知道自己档案“身在何方”的人员,建议与参加工作前的最后一个学校联系,外地毕业生要向原户籍所在地的人才服务中心咨询,多次变换工作的人员则要向第一家用人单位进行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