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个团队通力合作 打造本土微电影《毕业季》

25.06.2014  15:44

    

    化妆师在给演员化妆。

    6月21日下午,在贵州大学博学楼,新媒体微电影《毕业季》导演张习民,正在调配各路人马,为正式拍片做准备。在现场,有举着拍摄器材的摄像助理,有拿着反光板的灯光助理,还有制片人、场记、统筹、化妆人员等,甚至还有一位本土著名职业拍客,为《毕业季》拍摄花絮及纪录片。

    我市“追逐中国梦·筑梦贵阳”微电影大赛启动已有2个月。以《毕业季》来看,和以往贵州拍摄电影都是小团队单线奔走不一样,目前它共获得14个团队支持,由幕帷电影、蜗牛快跑、黔映传媒、贵阳微电影协会以及化妆造型等多方联手打造。该剧制片人高明说,“我们尝试着用这样的方式,将好的剧本共享,然后集合本地力量来共同完成,将本土电影、微电影推上发展的新台阶。

    据高明介绍,《毕业季》讲述了一群毕业生在离校前,共同拍摄电影,他们的理想与现实、爱情与别离在剧里剧外所遭遇的重重磨难。他说,这部新媒体微电影,是完全按照电影的构架来叙事的,虽然没有院线电影那么大的规模,但故事的连续性和完整性,都是可以和电影媲美的。

    在张习民看来,《毕业季》团队是一股新生力量。“基于互联网的新媒体微电影,在贵阳我想我们还是第一个。尤其是在我们背后,有一个更大的团队,他们活跃在微信、微薄、视频网站等新媒体平台。”就在21日这天,《毕业季》团队,在腾讯拍客上,由贵州著名拍客蒯海丰(网名跨云星)推出一条策划宣传视频,刚发布点击便一路率飙升至12万。《毕业季》的新媒体属性愈发凸显。

    张习民还说,“这次的拍摄,我们会在后期剪辑出两个版本,一个用来参加微电影大赛,时间将压缩到20分钟之内。还有一个版本是长约45分钟的新媒体微电影,7月初完成拍摄登陆各大视频网站,还将参加亚洲微电影节、南方微电影节、西宁青年电影节等国内外重要赛事。”将目光瞄准国内大型微电影节,《毕业季》主创希望通过这些平台,推广贵州微电影。

    开机仪式之后,《毕业季》正式进入紧张的拍摄阶段。高明直吐苦水:每天早上7点半起来,4、5分钟的戏,要拍到下午6点多,紧接着又要协调和安排次日的工作。他说,拍摄一部电影或者改变不了什么,但我们在这个圈子里,我们所做的,相信会将贵州影视传媒行业的气氛带动起来。“拍完后,该片会进行高校巡演。我们还将联合贵阳微电影协会,并邀请本土业内有名气的导演,召开影片研讨会,将影响持续扩散。”高明说。(杨禹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