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区以"玉溪路3号院"为样本改造全区200个老旧小区

14.11.2014  12:41

如今,玉溪路3号院环境干净靓丽。赵松 摄

    新华网贵州频道11月14日电 11月11日下午2点,在寒意渐浓的初冬里,一丝微弱的阳光挣脱云层的束缚洒落到玉溪路3号院内,今年86岁的老人黄妙化与90岁的熊村莲,按照几个月来形成的习惯,悠闲地坐在院门口的椅子上晒晒太阳、聊聊天,享受着她们晚年的美好时光。

    这个场景,从今年6月24日后,只要不下雨,几乎每天都会重现。“以前没人管,院子又脏又臭,我和姐妹们都不愿意下楼来。现在好了,有人管了,环境清爽了,舒服了,我和姐妹们几乎每天都会到院子里走一走逛一逛。”黄妙化在玉溪路3号院居住了十多年,几个月里,院子翻天覆地的变化,让她感触颇深。

    这些变化,要从5月25日说起,当日,南明区成立了区指导、社区牵头、居委会负责、小区居民和业主代表参与的物业管理机构,结合“新型社区·温馨家园”项目,市区两级匹配120万元对小区“环境硬伤”进行了彻底改造。

    “老旧小区改造完毕后,如果缺乏管理,小区还会步入恶性循环。如何提升物业管理、巩固整治成果,是一个不能回避的现实问题。”沙冲社区相关负责人说道。

    于是,在硬件改造的同时,玉溪路3号院在沙冲社区和居委会的指导下,召开居民大会,成立了业主委员会,并商定了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执行性的管理方案。同时,通过业委会集体讨论,入户征集意见,最终制定出《业主委员会工作职责》《业委会财务及监管制度》《小区业主公约守则》等8项制度。至此,小区居民有了“当家人”,按照制度规定,业委会按照透明、知情的原则对小区进行自治管理。

    “现在居民们有事就直接找业主委员会,很少再找居委会和社区了。”玉溪路3号院业主委员会主任康官筑介绍,经过几个月的探索,在沙冲社区和居委会的指导之下,3号院居民共同协商、业委会牵头管理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完善”的管理模式已初见成效。

    玉溪路3号院的成功改造,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吸引了南明其他社区到此进行观摩和学习。

    在南明区,类似玉溪路3号院的老旧小区还有很多。“今后,南明区将以玉溪路3号院改造为样本和契机,结合‘新型社区·温馨家园’项目的实施,逐步带动全区老旧小区的改造工作。”南明区委群工委常务副书记鲍华丽说。

    目前,南明区已制定《老旧小区改造指导办法》和《2014年50个老旧小区改造行动计划》,计划用3年时间改造辖区内200个老旧小区,提升城市整体建设水平和管理水平。在改造过程中,南明区将以社区为单位,对老旧小区现状进行摸底,建立老旧小区建设项目库,并通过社区党委、社区委员会、社区服务中心召开会议评审,以及居民议事会对项目进行商议、评判,确保改造项目都是群众急需、最盼。

    “在老旧小区整体改造过程中,我们将同步探索长效管理机制,在充分学习3号院成熟经验的同时,从政策、资金、技术、人员等方面入手,指导小区所在居民委员会,引导老旧小区居民成立业主委员会,通过小区居民共同商议院落管理、发挥业主委员会‘管理抓手’的方式,来巩固改造成果,使居民们长期受益。”鲍华丽补充道。(廖燕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