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家庭发展报告2014》解读

12.06.2014  18:33
1.为什么要发布《中国家庭发展报告2014》? 答:家庭是社会的最基本单位,也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家庭的发展既促进每个家庭成员身心发展和自我实现,又对实现经济、社会和人口的长期均衡可持续发展起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随着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中国家庭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中国家庭发展报告2014》旨在全面梳理中国家庭变迁的特点和趋势,深入分析影响家庭发展的各种因素,研究提出未来中国家庭发展的政策思路和方向。 2.请简要介绍一下《中国家庭发展报告2014》的主要内容和结构? 答:《中国家庭发展报告2014》是首部由政府部门发布的、全面展现中国家庭发展状况的研究报告。报告共分十章,分别介绍了中国家庭变迁的特点和趋势、家庭户的数量与规模、家庭的类型与结构、家庭关系、家庭功能等内容,总结了在人口政策、城镇化和老龄化背景下中国家庭的发展与变化特征,分析了影响家庭发展的各种因素,提出了未来中国家庭发展的政策思路和方向。 3. 中国家庭变迁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答:我国的家庭发展具有鲜明的特点:一是家庭数量居世界之首,共有家庭户4.3亿户左右,占世界家庭户总数的1/5左右。二是家庭规模日益小型化,平均家庭户规模为3.02人。三是家庭类型更加多样化,核心家庭比重持续下降,独居老人比例有所升高,单亲家庭、丁克家庭、隔代家庭等快速增长。流动人口举家迁移的趋势日益明显,流动家庭和留守家庭大量出现。四是计划生育家庭成为主体。据测算,目前中国计划生育家庭为3亿户左右,约占全国家庭户总数的70%。五是民主、平等的新型家庭关系在越来越多的家庭中确立。六是家庭功能重心转向情感、消费、照料、安全和娱乐等,经济功能收缩。快速的人口老龄化给家庭养老带来挑战,家庭对外部支持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 4.中国家庭面临的挑战主要有哪些? 答:中国家庭面临的挑战主要表现在:一是流动家庭和留守家庭面临突出困难。流动家庭在社会融入、子女教育等方面有一些现实的困难。留守家庭在儿童养育照顾、老人赡养、夫妻关系等方面也面临困难。二是快速老龄化给家庭养老带来压力。目前,中国有65岁以上老人的家庭已超过8800万户,占全国家庭户的比重超过20%。随着家庭规模的缩小,家庭养老压力较大,老人独居家庭、留守家庭等一些特殊家庭的养老问题较突出。三是家庭发展支持政策尚不够完善。目前,我们尚未建立以家庭为基本单位的长期家庭政策和制度安排。 5.中国家庭未来发展的趋势如何? 答:中国家庭未来的发展趋势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从家庭户数量来看,虽然全国人口增长率已处于较低的水平,但家庭数量还会在一个时期内持续增长。根据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的预测,2040年中国的家庭户数量将跨上5亿户的台阶,2045年达到峰值(5.04亿)后开始减少,到2050年仍将保持在5亿户左右的规模。其次,从家庭类型来看,直系家庭(由父母同一个已婚子女及其配偶和子女组成的家庭)的数量和比重都将出现更为显著的增长。2010年直系家庭总数为9240万户,占全部家庭的比重为23.0%,比2000年增加了24.9%。未来一个时期,直系家庭的数量和比重都将出现更为显著的增长。再次,从家庭的生命周期结构上看,中国家庭的生命周期结构将会进一步简单化和重心后移。一些家庭生命周期结构有所缺损,还有一些家庭生命周期的扩展期变得更短、稳定期变得更长、收缩期来得更早、空巢期来得更早并且持续的时间更长。 6.中国家庭户的规模和构成有哪些特点? 答:家庭规模的小型化是现代化家庭变迁的重要标志,并已成为全球性趋势。中国家庭规模的小型化趋势也十分明显。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在20世纪50年代之前,家庭户平均人数基本上保持在5.3人的水平上。1990年缩减到4.0人,2010年缩减到3.1人,2012年进一步缩小为3.02人。 家庭户构成方面表现出以下特点:1-2人微型家庭的数量大幅增加;3-4人小型家庭户数量明显减少;5-6人中型家庭户占比下降;7人及以上大型家庭户数量继续减少;城乡各类规模家庭户分布变化趋势高度一致。2010年城市、镇和农村家庭户数量排在第一位的都是3人户,排在第二位的都是2人户、 7.中国家庭的主要类型有哪些?呈现哪些变化特征? 答:家庭按照代际层次和亲属关系进行分类主要分为核心家庭、直系家庭、联合家庭、单人家庭和其他家庭。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转变,中国的家庭类型及其分布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一是核心家庭(由已婚夫妇及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比重持续下降。二是核心家庭类型构成变化明显,标准核心家庭(即一对夫妇与其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比重大幅下降,由夫妇二人组成的核心家庭比重大幅提高,在数量上仅次于标准核心家庭,单亲核心家庭(指因离异、丧偶或未婚的单身母亲或父亲及其子女组成的家庭)比例持续下降。三是直系家庭(由父母同一个已婚子女及其配偶和子女组成的家庭)数量稳中有升。四是单人家庭数量迅速增长。 8.中国家庭关系有哪些特点?发生了哪些变化? 答:中国的家庭关系正在从传统走向现代,从整体来看,基本上完成了五个转变:一是从血亲主位转变为婚姻主位,家庭关系轴心由血亲纵向关系转变为夫妻横向关系;二是从父系父权转变为夫妻平权和亲子平权,家庭成员无论性别、年龄和辈分,都拥有平等的权利;三是从男性家长专制转变为家庭民主决策,妻子在家庭事务中拥有平等的发言权和决策权;四是个体家庭本位取代了家族本位,家庭的私人性和独立性显著增强,并加强了家庭权力的稳固性;五是家庭生活的主体意义从传宗接代的工具性价值转变为家庭幸福和家庭成员的自我实现。这五个方面的转变标志着民主平等的新型家庭关系的确立。 9.中国家庭的功能有哪些变化?还存在哪些问题? 答: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口转变和家庭变迁,家庭功能发生了多重变化。一是家庭经济功能收缩。二是家庭功能的分化和弱化。随着家庭类型的多样化和家庭结构的简单化,家庭功能也出现了分化,一些功能因需求消失而关闭,一些功能因家庭结构不完整或能力缺失而弱化甚至丧失。三是家庭功能外化。由于家庭功能难以满足日益增长且不断丰富的家庭需求,有越来越多的家庭需求需要通过外部供给获得满足,因而出现了家庭功能外化的趋势。四是家庭功能重心转移。在工业化、城市化、低生育率和老龄化的背景下,家庭功能的重心发生了转移,更加偏向于感情、消费、照料、安全、娱乐等福利性功能。 10.计划生育政策对中国家庭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 答:自上世纪70年代全国普遍实行计划生育以来,计划生育家庭的数量迅速增加,目前已经成为中国家庭的主体类型。中国已初步建立奖励、优惠、保障、扶助等计划生育家庭福利政策体系,以强化家庭养老功能为重点内容,改善计划生育家庭福利水平,提高计划生育家庭发展能力。计划生育政策对家庭发展产生的影响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减轻了家庭抚养子女的负担。实行计划生育使得女性的初婚年龄推迟,育龄推迟,生育终结期提前,生育数量减少,生育周期大大缩短,减轻了家庭抚养子女的负担。二是改善了妇女儿童的发展状况。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幼儿死亡率大幅下降。三是有利于促进子女的健康成长。实行计划生育使得父母有更多的精力和资源用于对子女的抚养教育上,有利于子女的健康成长。 11.老龄化对中国家庭带来了哪些影响和挑战? 答:在人口老龄化加速的背景下,中国有老年人的家庭出现了大幅度增长,第五次、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00-2010年期间,有65岁及以上老年人的家庭增加了28.7%。老龄化改变了老年人的家庭生活安排、居住模式和养老方式,同时也对家庭的养老能力提出了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随着家庭规模的缩小,家庭养老负担加重;二是老人精神慰藉的需求难以得到及时满足;三是老人独居家庭、留守家庭等一些特殊家庭的养老问题更为突出。 12.在促进家庭发展方面国际上有哪些可供借鉴的经验? 答: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更加关注家庭发展,特别是发达国家在制定公共政策时,更多地考虑到对家庭的支持,加强家庭功能,以使家庭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的变化。这些国家的家庭政策价值取向在两个方面出现了重要变化:一是家庭的自我保障转变为由社会与政府共同支持的导向,各国政府正在探索新的福利政策安排,来应对家庭功能的变化,家庭逐渐成为社会政策的主要关注层面。二是家庭政策从支持型转为发展型的导向。福利政策的对象开始从一部分贫困阶层扩大到一般居民,福利内容也从单一的经济补助转变为非货币化的福利服务,反映了许多国家的社会福利从满足家庭最基本的生存需求转向建构家庭的功能,进而提升家庭的能力。这些探索的经验都值得我们借鉴和参考。 13.下一步在家庭发展方面国家卫生计生委有哪些工作设想及计划? 答:下一步,国家卫生计生委将继续深化改革,开拓进取,更加重视家庭的基础性地位与发展需求,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一是全面开展“创建幸福家庭活动”,围绕“文明、健康、优生、致富、奉献”主题,扎实开展“宣传倡导、健康促进、致富发展”三大活动。二是全面开展“新家庭计划——家庭发展能力建设”项目。围绕家庭保健、科学育儿、养老照护、家庭文化等方面为广大家庭提供培训和服务,提高家庭成员的健康水平和家庭发展能力。三是继续加大对贫困家庭特别是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的扶助力度。四是不断完善促进家庭发展的政策体系、服务体系和评估体系。五是启动实施“中国家庭发展追踪调查”,构建全国家庭信息动态监测网络。六是每年发布年度《中国家庭发展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