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环路助力老城区交通“减负” 高峰期提前结束

05.01.2017  12:39

  中环路通车前后相关路段交通流量对比图

  中环路通车后交通流量分布图

  1月4日,记者从贵阳市交管局获悉,贵阳市中心城区畅通工程二期标志性建设项目中环路(原1.5环)建成通车后,分流穿城交通功能立即显现,贵阳老城区12条道路高峰期车流量都有所减少,浣纱路和枣山路高峰小时车流量减少最多,老城区高峰期提前20-30分钟结束。

  中环路出行攻略

  1、白云区、观山湖区前往中环路的车辆:可就近选择杨柳井立交、蛮坡立交、市北立交、北站立交和黔春立交驶入。

  2、乌当区前往中环路的车辆:可就近选择新添立交和渔安立交驶入。

  3、经开区前往中环路的车辆:可就近选择玉厂路匝道、黔江路匝道和南厂路匝道驶入。

  前往花果园的可在延安南路匝道、贵阳街立交驶离;前往五里冲路、西二环的可在贵阳街立交驶离;前往花溪大道的可在艺校立交驶离;前往经开区(小河)的可在玉厂路匝道、黔江路匝道和南厂路匝道驶离;前往龙洞堡大道、贵惠大道和二戈寨的可在东站立交驶离;前往机场的可在富源立交、汤巴关立交驶离;前往未来方舟的可在渔安立交驶离;前往乌当的可在新添立交驶离。

  高峰期车流下降

  中环路通车前,贵阳市一环和二环空间距离较远(最近3.1公里,最远6.3公里),造成城区路网交通分布不均匀,位于一环与二环间的花果园片区、中天未来方舟、蛮坡片区、朝阳洞片区等市民出行不便,进出城射线(如沙冲路、嘉润路等)和一环西段的浣纱路、枣山路及西二环高峰时间车流大,持续时间长,车辆缓行现象较为突出。

  中环路建成通车后,首先给交通压力较大的老城区带来积极影响。2016年12月27日(周二)中环路通车前,浣纱路和枣山路高峰时段小时车流量分别为5943辆和5051辆。2017年1月3日(周二)中环路通车后,浣纱路和枣山路高峰时段小时车流量分别为5199辆和4319辆,均有下降。

  根据中环路开通前后,路网高峰时段交通流量和饱和度对比数据初步测评,浣纱路和枣山路高峰小时流量较中环路开通前减少约20%,西二环、嘉润路和沙冲路等道路高峰小时流量减少约15%,其余黔灵山路、解放路、北京西路、花溪大道等主干道高峰小时交通量也有不同程度降低,老城区高峰回落时间也较原来提前了20-30分钟。

  东段交通量最大

  就目前中环路通行状况测评,中环路在高峰小时的交通量东段最大,西段南段次之,北段交通量最小,交通饱和度分别为东段0.84、南段0.36、西段0.54、北段0.18。

  中环路东段为原东二环,在新东二环未建成前,中环路东段还将继续承担东二环交通功能,因此其交通量最大;中环路西段、南段服务道路沿线及周边花果园、朝阳洞居住片区,同时对小河区至老城区、观山湖区向出行提供便捷通道,交通流量相对较大,交通分流效果尤其突出,西二环交通压力相对减少,西二环上常发性交通堵点杨家山隧道通行状况也明显改善。而中环路北段由于沿线无大型交通吸引源和产生源,其交通流量最小。

  此外,中环路作为城市快速通道,交通快速聚集和疏散也将对环路出口交通带来考验。

  中环路开通后,贵阳交管部门同步对出口交通进行了测评,目前压力较大的是花果园松花路匝道。在确保中环路安全稳定通行的同时,下一步还将重点监控出口交通状况,适时根据交通流量的变化采取相应的交通组织方式和管制措施对交通流进行分流疏导,避免出口不畅形成环路堵塞。

  完善环线功能建设BRT

  此外,中环路同步建设快速公交系统(BRT),不仅有利于公交服务水平的总体提升,同时也结合贵阳市城市特点,开启了全市大容量快速公交系统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中环路快速公交系统穿过花果园、未来方舟两大居住小区,将有效缓解目前已经突显的、仅仅依靠道路无法解决的居民出行难问题,开启大型居住小区公交出行保障的有益实践。下一步还将与轨道交通以及老城区与花溪区、老城区与乌当区等放射线上快速公交系统形成换乘,逐步形成针对贵阳市跨区域公交需求,高效快捷的公交服务网络,有效促进贵阳市城市交通可持续协调发展。

    (记者:曹源麟 来源:贵州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