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大学生联合体验长征之旅:精神鼓舞人心

03.09.2016  16:05

  9月2日,张中俞在娄山关小尖山战斗遗址给中美大学生讲述红军长征的战斗故事。              记者 谢强 陈慧 摄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毛泽东的这首《忆秦娥·娄山关》以景入情,气势磅礴。9月2日上午,秋高气爽,中美大学生们来到娄山关,继续联合体验长征之旅的行程。

  在娄山关纪念碑前,活动特邀主持人、贵州黎平会议纪念馆副馆长张中俞为大学生们讲述:“当年,红军在这里进行了两次激烈的战斗。第一次是在1935年1月初,中央红军由南向北分三路突破乌江天险。中央军委决定派红一军团第二师四团追歼北窜之黔军侯之担部,攻克娄山关,占领桐梓县城。第二次战役是1935年2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二渡赤水,回师黔北,歼灭黔军四个团,攻下娄山关,揭开遵义大捷的序幕,赢得长征以来的第一次巨大胜利。

  讲述结束,大学生们被红军的英勇深深震撼。美国大学生乔纳森说:“战争都是残酷的,胜利的成果和如今幸福的生活都是来之不易的。

  听完“娄山关大捷”,中美大学生们集中在娄山关毛泽东词碑前,饱含深情地朗诵了《忆秦娥·娄山关》,向英雄致敬。

  为了让美国大学生也能参与其中,中国大学生卢静前一晚便开始着手翻译。为了力求准确,让外国同学们不仅是知道这首词的字面意思,更能体会到其中所蕴含的感情,她在网上查阅了很多历史资料,她反复琢磨,几易其稿,一直到凌晨两时才定稿。

  “感觉翻译的仍然不够完美,语言和文化的差异无法准确表达出这首词的意境,不过能让美国大学生尽可能了解中国文化,诵读中国诗词中的经典,还是很有必要的。”卢静说。

  尽管是工作日,娄山关景区仍然游人如织,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在娄山关小尖山战斗遗址前拍照留念。

  娄山关号称“黔北第一关”,站在娄山关最高处远眺,两侧山势高耸陡峭,中间一条狭窄的道路蜿蜒曲折,所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便是如此。

  近年来,遵义突出红色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使旅游开发与历史遗迹保护相得益彰,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

  遵义红色文化、绿色生态、历史人文兼具,在发展旅游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伴随着“四在农家·美丽乡村”的建设,遵义正以高水平、高标准的规划进一步完善景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升“红色圣地·醉美遵义”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红军战士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今日的美好生活。远处,苍山如海,骄阳似火。

  离开娄山关后,当天下午,中美大学生们抵达“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习水县土城镇。

  在土城的“四渡赤水纪念馆”,张中俞为中美大学生们介绍了这场红军在长征中以少胜多、变被动为主动的关键之战;在“中国女红军纪念馆”,特邀主持人、中国作协副主席、著名作家叶辛则讲述了长征中女红军的故事。

  过去的故事感人肺腑、引人深思;今天的故事生机勃勃、振奋人心。

  在土城古镇上,93岁的罗明先老人见证了土城几十年来的变化和发展。罗明先依然记得红军当年经过土城镇的经历,他说,红军战士们纪律严明,不拿群众一针一线而受到当地老百姓欢迎,他的大哥就参加了红军,一家人都倍感自豪。

  罗明先说,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土城交通条件不断改善,生活物资也越来越丰富。“我每天吃得饱、穿得暖、睡得香。土城生态环境很好,我每天早上起来到山上呼吸新鲜空气,打打拳,这就是我觉得最好的生活。

  近年来,土城实行古街房屋立面改造工程,以“修旧如旧”的方式,为沿街的建筑增添坡屋面、整修外立面、改造门窗、加装空调格栅,打造出的仿古街道和红色文化吸引了大批游客的到来。

  “四渡赤水纪念馆”解说员杨越介绍,最近几年可以明显感觉到,来土城旅游的外地游客越来越多,还有不少国外游客慕名而来。2015年土城旅游接待人数突破百万,旅游综合收入达到9.97亿元。

  土城镇的昨天,红军在这里渡过赤水、摆脱被动;土城镇的今天,红色文化结合古镇发展,旅游产业未来可期。(来源:贵州日报 记者 李薛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