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中药材产业打造成一张更加亮丽的“贵州名片”

25.08.2015  13:33

 

贵州省中药材产业发展推进会在安顺召开

把中药材产业打造成一张更加亮丽的“贵州名片

力争到“十三五”期末,全省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800万亩左右

实现中医药综合产值1000亿元以上

本报讯  8月24日,贵州省中药材产业推进会在安顺召开,会议总结近年来全省推进中药材产业发展的阶段性成效,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大健康医药产业的总体要求,安排部署下一阶段工作任务,研判新形势,认清新任务,抢抓新机遇,全面推进中药材产业健康发展。贵州省委书记、省长陈敏尔作出批示,贵州省副省长刘远坤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

国务院扶贫办中国扶贫发展中心副主任陈畅飞受邀参加会议并作重要讲话。会议由贵州省扶贫办副主任杨小翔主持。

陈敏尔在批示中指出,贵州是中药材资源大省,也是全国中药材重要产区。近年来,全省中药材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在种植规模、产品质量、品牌打造等方面取得重点突破,为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带动贫困农户脱贫致富作出了重要贡献。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时的重要指示要求,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围绕大健康新医药产业发展,立足资源优势,遵循市场规律,大力加强品种、品质、品牌建设,培育引进一批优质经营主体,建设一批特色产业示范园区,打造一批电子商务平台,构建种植、加工、研发、销售一体化发展格局,全面提升中药材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强化政策、项目、资金、技术等支持,为中药材产业又好又快发展创造条件、提供保障。

据悉,2014年底,贵州省中药材种植及保护抚育面积达到511万亩,产量155万吨,其中单品种种植规模上万亩的品种达到47个。辐射带动300多万农民进行中药材种植,其中贫困人口110多万人。医药产业成长迅速,益佰、神奇、百灵、信邦、同济堂、威门等制药企业成长良好,风生水起,11家上市企业;全省23个中药材产业园区种植面积49万亩,中药材初加工规模不断扩大,产值5.60亿元。中药材产业园区异军突起,成为中药材产业发展的“新引擎”。采取林药套种、果药套种、药药套种、林下仿野生种植等模式,将种植基地与生态、旅游发展有机结合,走出了一条“产业发展生态化,生态建设产业化”的发展新路。

刘远坤在讲话中指出,总结中药材产业发展的新成绩有六个方面的经验值得肯定并推广运用。一是坚持围绕中心抓产业。以提高经济质量和发展效益为出发点,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助推中药材产业转型升级。二是坚持因地制宜抓产业。结合不同地域生态、资源、土壤等实际情况,在全省范围内差异化发展,因势利导发展特色中药材产业。三是坚持示范带动抓产业。以大企业示范引领,推动全省中药材产业健康发展。四是坚持聚集聚力抓产业。以健康产业园为抓手,推动中药材产业园区建设,改变散、乱、小的发展格局。五是坚持融合发展抓产业。以延长产业链、拓宽产业幅为目标,加强顶层设计,千方百计促进省内种植,省内研发,推动药材种植、中成药研发在全省范围内融合发展。六是坚持群众利益抓产业。发挥群众的主观能动作用,以产业促增收、以产业促扶贫,让群众在发展中得到实惠。

会议强调,大力发展中药材产业是守底线的需要。要充分利用生态资源优势,做好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这篇大文章,采取林药结合,草药结合,粮药结合,果药结合等模式,用有限的耕地填饱肚子,用中药材产业的发展增加“票子”,实现百姓富与生态美的有机统一;大力发展中药材产业是走新路的需要。当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健康医药产业蕴藏巨大潜力,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竞争角逐的战略领域。贵州山好水好空气好,土壤干净,大力发展医药养生产业前景广阔。我们要做大做强做好医药健康产业的“第一车间”,充分利用中药材种植基地和药用植物园等建设,重点发展旅游观光,开发药膳食疗产品,让游客畅游贵州,吃药膳,买中药材和保健品,推动中药材产业“接二连三”,为大健康产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大力发展中药材产业是奔小康的需要。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我们坚决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与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去年底,全省还有623万贫困人口,要完成扶贫开发任务,让农民群众“不愁吃、不愁穿”,首要任务就是富裕农民。中药材产业就是一项见效快的富民产业。实践证明,中药材是全省调结构、促增收、保生态、惠民生,实现可持续发展最现实、最有效的产业之一,是充满希望、大有可为的朝阳产业。

今年是中药材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科学谋划中药材产业“十三五”发展的关键之年,贵州将认真总结经验,坚定信心,坚持以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为行动指南,力争到“十三五”期末,全省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800万亩左右,实现中医药综合产值1000亿元以上,全面提升中医药产业核心竞争力。聚合各种社会资源,共同把中药材产业打造成一张更加亮丽的“贵州名片”,建成全国中药材大省和中药民族药强省。

会议要求,各地要进一步扩大产业规模。进一步加强园区建设。要按照优势明显、差异发展、各具特色的区域分工布局,加快推进中药材扶贫产业园区建设,建设一批中成药提取、原料药、大健康产业等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特色产业基地。进一步培育经营主体。一要抓中医药龙头企业。中医药龙头企业是引领中药材发展的主要力量,要围绕中药材示范园区建设,加快龙头企业发展,形成大企业带小企业、上下游产业配套的企业体系,进一步提升知名品牌。品牌是一个企业、一个产品的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集中体现。要巩固提升“黔药”、“苗药”等区域品牌形象,以神奇、益佰、百灵等民族制药品牌为带动,加强对名优品牌和知名商标的保护,着力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和市场竞争力的知名品牌,壮大一批在全国乃至国际上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品牌,大力提高本地产品市场占有率,打造中医药产业的国际品牌形象。进一步强化科技支撑。产业发展,必须强化科技支撑的引领作用。

贵州省扶贫办、省发改委、安顺市政府、遵义市政府、六枝特区人民政府、贵州百灵集团、威宁县迤那镇利民合作社、山西省振东集团作交流发言。

会前,与会代表实地参观考察了安顺市西秀区、镇宁自治县的中药材种植基地和园区,国务院扶贫办、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有关同志,省内外中医药专家代表和知名药企负责人,省有关部门和各市(州)政府、39个中药材重点县(市、区)政府负责同志参加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