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寨县村级互助社成为农民发展致富的“摇钱树”

30.04.2015  19:05

    新华网贵州频道4月30日电  贵州省丹寨县作为一个资源匮乏的传统农业县,如何解决贫困问题,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目标?如何解决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缓慢及“空壳村”的问题。面对贫困农民创业发展启动资金短缺,丹寨县积极着眼探索破解农民群众“贷款难”的问题,搭建富民增收融资平台,用农民身边的“互助社”解决了他们的“燃眉之急”。

    一是创新运行模式,搭建有效融资平台。按照入社自愿、退社自由,互助合作、有借有还,用途专属、周转滚动,民有民用、政府监管的原则,建立互助资金平台,政府、企业筹资,给每个村特别是贫困村注入财政扶贫资金。同时接受慈善机构和社会捐助资金,探索了一条财政资金扶贫、农村合作金融创新发展的扶贫新模式。目前,在全县10个贫困村建立村级产业发展互助社,社员达到1000多户,累计发放借款485.5万元,惠及农户536户,用农民身边的“互助社”解决了他们的“燃眉之急”。

    二是服务农民群众,发展富民增收产业。坚持“入社有收益,借款有费用,用贷方便,风险可控”的运行原则,为贫困农户提供借款服务。每户借款最高不超过2万元,最长期限为1年,最高年利率为3%,农户由1-3户互助社社员担保后,最快可在一天内拿到借款。互助社无抵押、费率低、周转快的特点,解决了农村金融贷款门槛高、手续繁琐、抵押担保条件多的问题,为农民提供灵活快捷的金融服务。如这样的扶贫模式,在丹寨县扬武镇红星村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互助资金规模由最初的5万元发展到了21.9万元,社团成员也发展到了86个,其中属于贫困户的社员有70户,占总社员的81.4%。累计发放贷款90笔,贷款总额达60余万元,惠及红星村20%的家庭。如今该村的葡萄种植面积已达800余亩,中药材种植260亩,烤烟种植250亩,全村80%的村民都走上了产业发展这条路,红星村也成了名副其实的产业村,有效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奔小康进程。

    三是加强规范管理,明确具体政策措施。制定《建立村级产业发展互助社的指导意见》《村级产业发展互助社实施方案》和互助社财务管理制度、追究制度、验收办法,对建社原则、模式标准、管理方式、收益分成等作了规范性设计。实行“村财乡管”的财务管理体制,乡镇成立监督管理委员会和互助社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借款对象审核把关、借款发放回收、用途监管和资金日常运行管理。

    四是坚持公正公开,提高引领服务水平。把民办民管民受益作为首要原则,通过召开村“两委”扩大会、村组干,村民代表大会,共同讨论互助社的运行管理,增强了农民群众自治和民主管理意识,在全体村民中搭建了“互帮互助”的平台,增进了农民之间的交流和协作,提高了村民之间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同时为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提供了一定的资金支持,促进了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的发挥。(侯乾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