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寨:第一书记激活农村发展一池春水

28.07.2015  13:51

第一书记激活农村发展一池春水

——丹寨县选派村(居)第一书记助推同步小康工作侧记

    新华网贵州频道7月28日电 “我的脚上沾有多少泥土,我的心中对群众就沉淀有多少真情。”这是贵州省丹寨县选派到龙泉镇天星桥村第一书记李洪飞在动员和培训大会上的铮铮誓言。

    2015年5月,丹寨县率先开展选派“第一书记”工作,重点在选人标准、能力培训和管理考核上下功夫,从省、州、县三级驻村干部中选派90名“第一书记”奔赴农村第一线,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

     注重标准,精准摸底选好人

    软弱涣散村作为选派第一书记的重点村。

    在精准摸底调查后,结合驻村干部单位部门特点、工作优势、特长技能和村情地貌等实际情况,按照党群部门进“”村、经济部门进“”村、政法部门进“”村、涉农部门进“产业村”的原则,采取单位推荐、个人报名和组织选派等方式,选派有较强的组织协调和处理复杂问题能力的年轻党员干部驻村担任“第一书记”。

    同时,为实现“第一书记”工作要求和群众需求同频共振。通过本村党员干部下派、选派退居二线科级干部等“擅长打硬仗”、“能啃硬骨头”的干部到村任职,确保软弱涣散村能“借劲发力”,实现同步小康。据统计,在选派第一书记中,选派本村干部17人,退居二线科级干部18人,后备干部62人,所学农林、水利、交通等优势专业57人,专业优势成为推动涣散村的“现实之需”和“破题之策”。

    “选派到我们村的第一书记王祥,是县农业局干部,懂技术,手把手教群众种植西瓜、葡萄、梨果等技术,还带我们党员、致富能人到外地参观学习!”在谈到选派第一书记时,兴仁镇城江村党支部书记潘坤莲肯定地说。

     注重能力,强化培训履职责

    “这个培训很及时,为我们“第一书记”指点迷津,指出了工作的方向,清楚了自己的职责!回村后要放手大干一场!”县金融办派驻摆泥村“第一书记”陈二友如是说。

    为增强履职能力,解决第一书记下村去“干什么、怎么干”问题,采取县、乡两级培训,通过“观看专题片+座谈研讨”的方式进行,分别围绕第一书记的工作职责是什么、如何开展工作等内容进行培训,激发第一书记的干事创业热情。5月以来,开展县级培训4期358人,乡镇培训18场次627人。

    “沈浩的事迹太感人了,我一定要向沈浩学习。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一定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牢记使命和责任,带领老百姓脱贫致富本小康”。排佐村第一书记苏俊在看完电影《第一书记》后激动地说。

    此外,还通过实地交流培训方式,带领后进村第一书记到先进村学习新农村建设、基层信访工作、基层组织建设等内容,相互交流,启发颇深。5月份以来,开展第一书记实地交流8场次125人,座谈交流5期109人。

     注重管理,真帮实干奔小康

    “我们要加强第一书记的管理和考核,充分发挥领头雁的作用。并加大从优秀第一书记选拔力度,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县委常委、组织部长杨波在培训大会上说道。

    用制度管人管事。按照30%好村第一书记指导抓、60%中村第一书记配合抓和10%差村第一书记具体抓的思路,制定出台《第一书记工作职责》、《第一书记管理和考核办法》等管理制度。并将第一书记的工资下划到乡镇统筹管理发放,规定现任职务和待遇不变,将党组织关系转移到所任职村,确保第一书记安心在村工作。目前,第一书记工资100%下划乡镇,组织关系100%转入村党支部。

    同时,建立开通“丹寨党建”手机微信平台,实行第一书记“网上签到”、“派单下任务”、“下发文件通知”、网上交流等网上痕迹管理,推动各项工作落到实处。目前,实行“网上签到”76855人次,上报微信息“交单”1162条。

    先动粮后动兵,保障服务是关键。派出单位及时为第一书记缴纳300元的人身意外保险,并给予3000元至5000元专项工作经费,解决了第一书记的后顾之忧。截至目前,共缴纳第一书记人身意外保险27000元,报销往返车费7200元,下划专项工作经费36万元。

    岩英村第一书记杨正发以村为“”,在“6.8”抗洪救灾中,和村两委一起疏散群众、撤离危险、慰问灾民,并回“娘家”争取到2万余万资金用于灾后重建,努力将群众受灾程度降到最低。

    王家村第一书记吴克祥争取近3万元的培训经费,带领村九大组织负责人、党员致富能手及党员群众共80余人到麻江复兴村、黄平寨碧村、施秉望城村等地参观学习,增强发展欲望。

    驻在村上,帮在点上。选派第一书记以来,共走访群众67950人,理清发展思路156条,办好事实事6823件,化解矛盾纠纷37起,落实帮扶资金80余万元,帮扶物品折款52.5万元,整修道路86公里,硬化步道5000米。

    敢叫日月换新天。第一书记到村任职后,走村入户,访贫问苦,上搭“天线”找项目,下接“地气”聚民心,与农村群众肩并肩、手拉手,共同绘制“同步小康”秀丽蓝图。(张有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