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寨绣娘挑大梁

17.10.2014  11:23

  “这件衣服是我们用丹寨石桥的纸做出来的。”近日,晟世锦绣民族文化投资有限公司经理刘芸指着一件穿在模特身上的蓝紫色衣服,自信满满地向笔者介绍。纸做衣服,开玩笑吧?笔者惊呆了,刘芸乐了,笑着补充说:“你们没听错,这件衣服就是用石桥造的纸做成的。

  位于金钟经济开发区的贵州晟世锦绣民族文化投资有限公司,让沉睡在贵州大山深处几千年的民族手工奇葩在现代市场大放异彩。一条2米长的手工绘图蜡染真丝围巾,市场价达到2680元。

  古法造纸、蜡染、刺绣和锦鸡舞等传统民族文化,成就了丹寨在贵州民族文化上的地位。厚重的地方民族文化让晟世锦绣公司选择扎根丹寨。

  来自兴仁镇排佐村的吴如群是家里的“顶梁柱”。从小就会刺绣的她,在公司的4年时间,从绣娘升级为师傅,现在负责到各个村寨开展培训,每月3000多元收入。在她的带动下,排佐村60多名妇女都加入晟世锦绣的绣娘队伍,温暖的家就是她们的绣房。接到公司订单后,她们就穿针引线绣起来,每月收入1500元以上,小日子越发滋润。

  晟世锦绣“公司+基地+合作社+工坊+绣娘团体”的手工生产体系,拯救了日趋边缘化的民族文化。吴如群坦言,以前自己的绣品,都是自己用。年轻人都不愿学,在2012年以前,绣娘大多数都是四五十岁的“绣婆”。现在不同了,不晒太阳不淋雨也不背井离乡,随手绣上几朵花还能挣钱,更多年轻人加入到绣娘队伍中来。

  据统计,晟世锦绣落户丹寨4年多来,累计培训手工业者3000余人,提升了刺绣、蜡染、古法造纸、织布等民族传统工艺的传承率和工艺水平,使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妇女成为家里的“顶梁柱”。该公司传承的多种绣法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加以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