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寨:让爱普洒留守儿童

15.10.2015  11:37

让爱普洒留守儿童

———丹寨县关爱留守儿童侧记

    “老师,你在家不在?教师节我们想来看望你。”接到学生韦剑打来的电话,文国秀老师心里升起一种荣誉感和成就感。

    每到周末,在丹寨县野鸭塘小学教师文国秀的家里,经常有三五个学生和他们一起同吃住,不知道的人,还以为他们是一家人。韦剑就是其中的一个,父亲在广东出了事故,母亲早已改嫁,他只能跟着伯父生活。韦剑是一个贪玩好动管不住自己的人,经常犯错。文国秀不但在学习上帮助他,更在生活上关心他,给他买衣服,送鞋子和学习用品,并尽量找他身上的闪光点来鼓励他,开导他。渐渐地,韦剑变了,变得懂事了,会关心人了,不逃学了。

    文国秀还自己出钱买来一套理发工具,“已经记不清跟多少学生理发了。”文国秀如是说。

    在丹寨县第三中学的“心晴屋”内,记者看到,档案盒内装满了厚厚的《留守儿童基本情况登记表》,上面详细记录着每名学生家庭的基本情况;屋内摆满了图书、跳棋、象棋、电子琴,以及与父母聊天的电脑和电话机。据了解,由于父母外出务工和父母双亡、单亡等原因,该校共有901名留守学生。学校根据学生所在区域和班级,安排184名教师结对联系他们,每人联系2-6人不等,校长李应国就结对6人。教师经常采取深入学生家中走访,给学生购买衣物,动员辍学学生返校读书,让学生参加书法、美术、芦笙兴趣小组等多种方式,对学生给予多方面的鼓励和帮助,让学生孤寂的心获得一种暖融融的温流。

    顾先丽是排调镇第二小学六年级的学生,父母在外务工多年,年幼的小丽一直以来都是和姑妈居住。排调镇社会事务办主任黄坤丽与她结成了帮扶对子,小丽十二岁的生日那天,“大丽”订了蛋糕,买来水果和好菜,为小丽过上了有生以来的第一个生日。

    丹寨民族高级中学不定期集中所有留守学生,为他们作专题心理辅导讲座; “十一”黄金周,扬武民族小学的教师潘碧琴、卢有珍两位教师来到朱砂村,和七八个留守儿童一起过节;丹寨县家居建材品牌联盟开展访贫问苦、扶危济困、捐资助学等活动共计捐资30余万元;上海齐熙公司到丹寨县的6所学校考察资助贫困师生……

    多方的爱,洒向留守儿童,一缕缕阳光,温暖着那片缺少关爱的地方。

    据了解,在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工作中,丹寨县领导班子在查找自身不足时,把触角伸到留守儿童这个特殊的群体:帮扶力量零散,合力救助效果不明显;留守基数庞大,财政力量薄弱,硬软设施匮乏。

    以人为本,说改就改,一连串的有效措施相继出台。

    首先是精心调整学校布局。采取集中办学模式,扩建寄宿制学校,缩小城乡差距,将乡镇初级中学集中到县城三中,把村级小学集中到各乡镇中心完小,大大增加寄宿生数,使大部分留守儿童少年得到有效的管理与教育。其次是细心摸底调查,建立留守学生管理档案。近二千名教职工入村入户逐一摸底排查,建立和完善了7736名农村留守儿童信息库,为开展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提供有力保障。再者,就是建立有效帮扶体系。领导干部在访贫问苦中把留守儿童作为主要工作之一;每位教师联系1-4名留守儿童,开展“五个一”帮扶关爱行动:给每个留守学生建立一份成长档案、每月挤出一课时与“留守学生”交流、每月与他们父母通一次电话、每学期联系走访一个“留守学生”家庭、每学期敦促“留守学生”至少写一封亲情信,形成了全县1847名教师结对帮扶7736名留守学生的工作体系;同时,以校为单位建立爱心站点。全县建有“心晴屋”、“温馨小屋”、“爱心之家 ”、“阳光之家”等留守儿童之家29个。全县四所初中、800人以上的小学均设立心理咨询室,由心理学专业教师开展心理咨询、心理矫正活动,定期开展思想教育、情感教育、独立生活教育和体谅父母教育等工作,使留守儿童感到备受关爱,消除不良情感体验,培养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县委、县政府、县教育局和各个学校还积极多方争取资金对留守儿童进行帮助。“吃在学校解食忧、住在学校受关爱、学在学校长知识、乐在学校感幸福”的氛围已经形成。据不完全统计,全县在关爱留守儿童方面投入的经费达230余万元。(王贵学  顾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