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民用权 为人民履职 为人民服务

15.09.2014  11:55

为人民用权 为人民履职 为人民服务

——写在贵州省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0周年大会召开之际

 


  “风声雨声百姓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赵克志讲到:“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一心一意服务群众,全心全意利民富民。”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始终围绕大局,紧紧扣住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卓有成效地积极履行法定职责,直面社会热点难点,凸显以人为本的理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受到人民群众的赞扬。

以人为本、立法为民

  今年9月1日,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召开《贵州省学校学生人身伤害事故预防与处理条例(草案)》评估论证会,法工委对法规出台时机、法规实施的社会效果和可能出现的问题等,听取了有关专家、校方、学生等各方意见。

  对法规进行出台前的评估,在我省尚属首次。

  只有让人民群众参与立法,才能使立法做到“纳百家之言,圆人民所盼”。我省从1997年开始编制年度立法计划、2003年开始编制五年立法规划,无论是编制立法计划,还是编制立法规划,都公开征集立法项目,然后广泛征求意见进行筛选和论证,最后确定立法项目。

  去年确立的82件立法规划中,就有两件来自普通市民。贵阳公民聂文君就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提出立法建议;来自都匀市的赵建军建议对居民生活垃圾进行费用征收管理。去年7月2日,省人大常委会对他们进行了隆重表彰,省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张群山亲自为他们颁发证书。

  这些做法,增加了人大立法的公开化和透明度,调动了公民参与立法的积极性,使立法更好地集中民智、体现民意、符合民心。

  为了保障好我省现有254万残疾人的权益,使残疾人保障条例(草案)更有针对性和操作性,省人大立法机构把一些残疾人请到机关,面对面地进行交流。

  其后,省人大调研组多次到各地康复中心开展立法调研,每当看见残疾儿童阳光般的笑容和欢乐的表情时,调研组的同志被残疾人生活的不易感动,深刻认识到立法工作者身上那份沉甸甸的责任!

  每一件法规的出台,都不是召开几次常委会那么简单,而是凝结着会后大量人大工作者默默奉献的心血和汗水!

  在制定《贵州省义务教育条例》时,省人大常委会在贵州电视台开办“义教立法·我有话说”电视访谈系列节目,大家围绕教育均衡发展、素质教育、教育投入等热点问题公开讨论。由此,公众利用电视参与立法开启了一个全新的窗口。

  《贵州职业教育条例》(草案)起草过程中,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周忠良与教科文卫委等机构有关人员自主起草文稿,到四省和省内三地调研,有关论证会和改稿会不下15次。

  受到全省上下关注的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条例起草后,全文在《贵州日报》等媒体刊载,面向社会各界征求意见。征求意见人数达到10000余人,收集意见400余条。立法工作者又一条条对照修改完善补充,再论证,再征求,再修改,反复多次,才形成最终草案文本。

  人大工作者在精益求精的立法中,体现着对人民的高度负责!

  成立于1980年1月的省人大常委会,已走过35年的历程。截止到2013年,省人大及其常委会、贵阳市人大及其常委会、3个自治州和11个自治县人大,先后制定和批准地方性法规共476件(含决定、决议等29件)。这些法规,大都涉及民生,与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

  今年上半年,省人大常委会审议地方性法规13件,通过10件,审议批准民族自治地方单行条例4件。为保障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不受到破坏,省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义务植树条例、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条例、新型墙体材料促进条例等法规。在民生立法领域,省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见义勇为人员奖励和保护条例、残疾人保障条例、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修正案等法规;完成学校学生人身伤害事故预防与处理条例草案、企业工资集体协商条例草案初次审议。

  省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副主任龙超云认为,以人为本、立法为民是落实人民当家作主地位的要求,是做好立法工作的核心所在,更是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需要。

监督工作回应百姓关切

  今年7月,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分组会议对省教育厅、林业厅开展专项工作评议。

  “开展专项工作评议,是人大履行监督职能,监督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改进工作,更好地为人民服务。”省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禄智明这样认为。

  去年底,省人大常委会面向全省广泛征询年度监督工作计划,由主任会议最终确定工作评议对象,

  并专门成立工作评议领导小组,于5月全面启动。

  两个月来,评议调研组到基层和省直有关部门开展调研,收集社会各界意见和建议,形成全面、客观、公正的调查报告,为省人大常委会审议和形成评议意见提供依据。

  “通过工作评议,让全省老百姓看到了教育厅、林业厅工作成绩、问题及努力的方向。”参会的委员和代表高度评价。

  近两年,省人大常委会立足人大职能,与民意同行,重点对省政府及省交通厅、省民政厅等五个部门开展工作评议。

  全新的监督方式,让委员们劲儿有地方使了,让接受评议的部门出了一身汗。

  去年7月26日上午,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举行联组会议,听取审议省卫生厅关于全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情况的报告,并就相关问题开展专题询问。

  “新农合筹资今年将达106亿,有关部门将采取哪些措施来保证基金安全?”来自农村的余必丽委员第一个提问。

  省卫生厅厅长宋宇峰从审核结付程序、规范管理、建立监管机制等方面一一进行了回答。

  “乡镇能否取消60元的起付线?

  “村医流失现象怎么解决?

  ……

  一个个问题放在那些因贫看不起病的农村弱势群体上。对此,省政府有关厅局领导一一进行了回答。

  “站在人民的立场上代民发问,真问、敢问、会问,才能使这一监督形式受到人民的欢迎。”参与现场询问的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傅传耀对此深有体会。 

  去年年初,北京的雾霾天气,黄浦江上的“免费排骨汤”,成为百姓高度关注的热点。喝上干净水是老百姓最担心的一件大事。

  去年9月,省人大常委会开展水污染防治法执法检查。检查前,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赵克志要求省人大把这项工作抓好。

  10月,由省人大常委会各副主任及秘书长刘一民带队的执法检查小组分赴市、州进行重点检查。

  11月,执法检查组向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作了关于检查水污染防治法实施情况的报告,报告列出了各市、州部分县(市)存在的40个水污染防治方面存在的问题。

  会上,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赵克志当即批示,要求有关领导和部门认真研究提出的问题,抓好整改。 

  半年来,有关水污染的问题得到整治。“2013年,全省44条主要河流85个监测断面水质达标率82.3%。全省9个中心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继续保持100%达标。全省158个县城以上所有集中式饮水水源均已划定保护区……”今年5月,省环保厅厅长熊德威向省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报告了整改落实情况。

  今年6、7月,省人大常委会就扶贫开发条例的贯彻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并将在9月下旬的会议上听取和审议执法检查报告。

  赤水河是我省的“经济河”、“生态河”。连续两年来,省人大开展以“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赤水河”为主题的“贵州环保行—赤水行”活动,推进赤水河保护条例的贯彻落实。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袁周亲自带队、亲自组织,跟踪督查赤水河环境保护情况。美丽的赤水河至今风采依旧。

  替人民群众管好“钱袋子”,是人大及其常委会的重要职责。省人大常委会改变往年书面审议审计整改报告的方式,由审计厅厅长在省人大常委会上作审计整改报告。报告内容在报纸上公开发布,使老百姓也能看到政府的钱到底用到了什么地方,针对存在的问题,相关部门采取了什么措施。

  35年来,全省各级人大监督方式得到不断创新。除开展好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执法检查、工作评议、专题询问等监督方式外,还在实践中逐步探索出个案监督、述职评议等多种监督方式,开创了人大监督工作的新局面。

人民代表为人民

  8月7日下午,贵阳市乌当区东风镇麦穰村村委会的会议室里,坐满了村民。

  这里正在召开区人大代表向选区选民述职会。麦穰村村民选出的两位区人大代表佘龙、赵亮分别述职。

  述职后,村民开始评议。几位村民说,我们相信代表,他们为村里办了许多实事。大多村民表示没有意见,更多是反映前不久洪灾对村民造成的困难。

  两位区人大代表当场承诺,将尽快按规定处理灾后的各种问题。随后,村民对他们进行不记名满意度测评,两位代表都获得了优秀。

  然而,并不是每位代表都能通过测评,在6月6日的述职评议会上,一位区人大代表的优秀票、称职票和基本称职票没有达到投票总人数的三分之二,没能通过测评。如果三个月后,再次测评不过关,将辞去代表职务。

  代表来自选民,为选民负责,受选民监督。各市州纷纷开展代表向选民述职活动。很多县、市、区人大还制定了人大代表向选民述职、接受选民评议的办法。

  1953年制定的选举法开启了人民民主选举代表的先河。我省现有各级人大代表101114名,覆盖全国、省、市州、县、乡五级。

   代表履职的好坏,正成为选民掂量自己手中选票的一杆秤,人大代表的作用进一步受到人们的关注。

  去年,锦屏县龙池万亩果场的果农遇到了一个大难题,品质优异的椪柑无人问津,果农损失惨重。看到此景,省人大代表罗素兰十分着急,怎么才能把果农的椪柑销售出去?正好要参加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于是她草拟了一份关于解决农产品销售难的建议,上交到省人大有关机构。

  会议结束,罗素兰回到了家乡,令她感到意外的是省农委的工作人员主动联系上她,帮助建立销售信息平台……通过一系列措施,解决了龙池椪柑销售问题。

  罗素兰说,建议的解决落实使她有了强烈的使命感,激励了她为老百姓多提建议的决心。

  过去5年,省人大共收到省人大代表建议2849件,各建议承办部门按照要求和时限办理完毕并答复了代表,代表满意率、建议落实率逐年提高。一大批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得到解决,受到了代表和人民群众的普遍好评。

  今年上半年,省人大常委会认真办理省十二届人大二次会议大会主席团交付审议的制定城市管理条例、修改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恢复少数民族生育二孩政策、提请审议耕地耕作层土壤剥离再利用实施办法的议案,有关部门积极有效开展工作,提出审议结果报告,获省人大常委会通过。及时转办、交办、督办583件代表建议。

  人大代表是人大工作的主体。在全国人大示范带动下,省人大常委会制定了主任会议人员联系省人大代表办法,主任会议成员全年走访10名以上代表,省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联系3名以上代表,并每年至少回原选举单位参加代表活动一次。

  现在,各级人大常委会与全省十万多名各级人大代表及人民群众的联系越来越畅通。从贵阳市乌当区羊昌镇小寨村的“代表之窗”,到黔南州三都水族自治县的“人大代表联合之家”;从安顺市的“人大代表接待室”,到黔东南州的“两代表一委员”民情联络制度,这些植根于大山中的代表履职平台,就像一根根纽带将人大、人大代表、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

  时代在前进。贵州省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实践中,在张德江委员长在贵州调研重要讲话的指引下,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一定会坚持好、完善好、发展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开创人大建设新局面。
(作者 周大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