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干达成非洲新影视基地 贫民窟孩童争当动作明星

23.08.2015  12:26

    近年来,影视剧拍摄制作在非洲大热,尼日利亚就因年产数千部标准长度的影视作品,被称为非洲的好莱坞——人称“瑙莱坞”(本版曾于2014年4月6日详细报道)。这些电影中的绝大多数都是粗制滥造的代名词,它们的共同特点是投资少、拍摄速度快、制作手段低劣,发行手段更不用说——刻录成DVD廉价出售。即便这样,在非洲本土,这些电影仍拥有广泛的收视群体。

    如今,乌干达首都坎帕拉的贫民窟瓦卡里加正在成为非洲新的影视基地,比“瑙莱坞”更进一步,他们有了类型片的细分:一些怀揣电影梦的人正在拍摄一部又一部“接地气”的动作片,其中很多是东方式的功夫电影,那里的孩子为了成为“功夫明星”,也纷纷进入功夫学校习武……业内人士把这里称作“瓦卡莱坞”。

    “电影是个有趣的笑话

    “电影让人们快乐,谁不想做能让别人快乐的事情呢?

    这是一个热浪翻滚的日子。在东非内陆国家乌干达的首都坎帕拉,一群突击队员正在制止一起越狱行动。

    “拦住他们!”身穿卡其布军服的普拉西多将军用当地话喊道。

    “你将失败,而我们会摧毁这个世界!等着瞧吧!”一个武装到只露出眼睛和嘴巴的歹徒狂叫着,他是名为“猛虎”的黑手党党魁。

    一场混战随即爆发。不过这起“骚乱”并未登上媒体头条,因为它发生在影片《浴血任务》的拍摄现场,这部动作片将在今年下半年上映。

    《浴血任务》全片在坎帕拉贫民窟瓦卡里加的废弃院子里拍摄。法新社称,已成为多部动作片拍摄地的瓦卡里加,如今被业内人士称为“瓦卡莱坞”。

    “这里的规模将和瑙莱坞、宝莱坞一样大,甚至比肩好莱坞——为什么不能呢?”集作家、导演、编剧和制作人等身份于一身的伊萨克·纳布瓦纳对乌干达非官方电影行业的前景充满了信心,还坚信尼日利亚、印度和美国可以通过放映乌干达的电影来赚钱。

    过去10年间,借助互联网技术进步及国际发行,乌干达的电影工业得以快速成长。时下,该国有十多家活跃的电影制作公司,它们几乎全是在本世纪成立的。

    2005年,32岁的纳布瓦纳成立了乌干达首家动作电影公司“雷蒙”。在那之前,在瓦卡里加土生土长的他从未进过电影院。德国《NEON》杂志称,纳布瓦纳有两个爱看电影的哥哥,每次观影归来,他们都给纳布瓦纳描述影片里的故事。

    “我一边听他们讲,一边想象电影里的画面。”纳布瓦纳说。而对兰博(《第一滴血》主人公)和查克·诺里斯(空手道世界冠军,美国动作片演员)这样的硬汉的想象,就是今天他拍摄电影的灵感之源。他自称拍电影是因为“在内心感受到不断想要外溢的艺术”。“电影让人们快乐,谁不想做能让别人快乐的事情呢?

    为了拍片,纳布瓦纳用辛苦积攒的钱学习电脑和摄影技术,还分期付款买了台摄像机。一切就绪后,他马上着手拍摄。迄今,纳布瓦纳已拍摄了四十余部动作片,被称作“乌干达的电影鬼才昆汀·塔伦蒂诺”。不过比起后者的暴力美学大制作,纳布瓦纳的影片平均每部制作成本仅为150美元(约合人民币960元),它们布景简陋,技术落后,更不会有大牌明星加盟,却迎合了当地人的口味,常出现爆炸、劫机、枪战、功夫打斗等场面。在纳布瓦纳看来,“这不是暴力,这是有趣”。真正的暴力是乌干达纷乱的现状,而“电影是一个有趣的笑话”。

    瓦卡莱坞最缺资金

    道具都是自制的,比如用木头做枪,用旧水瓶做望远镜。

    瓦卡莱坞的电影人将电影刻录在DVD光盘上出售,1美元(约合人民币6.4元)一张。纳布瓦纳还开设了一个放映厅,供没有电视的人观看。在那里,一部电影同时在5台电视上播放。

    发行是瓦卡莱坞电影人面临的一大难题,尤其在有大量美国盗版片的情况下。在乌干达,一部电影拍摄完成后,影片团队会挨家挨户地上门做宣传。通常一轮走访下来,一部影片可以有3000乌干达先令(约合人民币201.3元)的收入。

    因条件有限,许多电影道具是因陋就简制作成的,比如纳布瓦纳在拍摄他第一部动作片《谁杀死了阿列克斯机长?》时,用旧铁片做机关枪,子弹则是木头削成的。而在拍摄他最爱的影片《贝农叔叔归来》的续篇时,因为只有一部摄像机,演员需要将一个动作重复多次,以便纳布瓦纳从不同角度拍摄并剪辑在一起。

    与纳布瓦纳一样,欧内斯特·塞伦尼亚也集导演、制作人等身份于一身,他自瓦卡莱坞诞生之日起就投身其中,在当地电影圈小有名气。接受“美国之音”电台采访时他透露,他的道具都是自制的,比如用木头做枪,用旧水瓶做望远镜。

    此外,把红色液体装入避孕套然后绑在演员胸前,来演绎中枪而死的场面,以及用牛血让演员感到恶心来为拍摄“找感觉”,都是瓦卡莱坞的导演们惯用的“伎俩”。

    相比技术和设备,瓦卡莱坞更需要的是资金。“我们需要摄像机和制作软件,但最大的挑战是钱。”纳布瓦纳对法新社说。

    这些电影公司在运作上捉襟见肘,但好在有互联网为他们制作的电影“吸睛”。纳布瓦纳把《谁杀死了阿列克斯机长?》和他另一部电影的宣传花絮传到视频网站上,并且把自己的电话号码放在花絮中。不得不说,《谁杀死了阿列克斯机长?》这部电影的特效看起来和电子游戏《魂斗罗》差不多。

    几周后,纳布瓦纳不断收到来自美国、希腊、以色列、卢旺达和尼日利亚的影迷打来的电话,这些人除了想确定他“就是拍这些片子的家伙”之外,还追问“在哪儿能看到完整版”?

    《谁杀死了阿列克斯机长?》甚至吸引了一个美国粉丝来“投靠”他。3年多前,阿兰·霍夫马尼斯诸事不顺:他在一个电影节的临时工作合同到期了,还刚刚和女友分了手。在纽约一家酒吧里,他百无聊赖地玩着手机,结果看到了《谁杀死了阿列克斯机长?》的宣传花絮。霍夫马尼斯从中看到了商业电影很少出现的东西:强烈的愤怒,原生的天赋。于是第二天他就飞向坎帕拉,与纳布瓦纳合作拍电影。

    要想演电影 就得学武术

    瓦卡莱坞知名“功夫明星”基扎·塞吉姆巴就是在学武期间看了李连杰的电影,从而产生了进军电影圈的想法。

    据粗略统计,乌干达每年要制作约30部影片,这些片子题材广泛,其中以动作片居多。

    “西方动作片在我们这里大行其道,”纳布瓦纳说,“不过东方的动作片正在流行起来。瓦卡莱坞的人都在仿效我拍东方功夫片,因为他们清楚,我拍出的东西很受欢迎。

    乌干达跆拳道联合会称,亚洲功夫于上世纪60年代晚期流传进来,起先乌干达人练习的是韩国跆拳道,到了上世纪80年代晚期,中国武术开始鹊起。如今,名为“国家之翼”的武术学校已在乌干达等东非国家开了十余家。此外,教习空手道、太极拳等功夫的学校也有不少。

    虽不能说纳布瓦纳是第一个将亚洲功夫搬上银幕的乌干达电影人,但在本土导演中,他拍摄的功夫片影响最大却是不争的事实,一些功夫演员也因出演他的电影而“走红”。

    基扎·塞吉姆巴是瓦卡莱坞最知名的“功夫明星”之一。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塞吉姆巴说他17岁就进入“国家之翼”练武,在那期间看了李连杰的电影,从而产生了进军电影圈的想法。他去雷蒙电影制作公司跟纳布瓦纳见了面,开始合作,“目前我已经拍了8部动作片”,他扮演的角色从检察官到歹徒,应有尽有。这些影片经常带有摩托车追逐场景,还有精心设计的武术镜头。

    但拍电影只是塞吉姆巴的副业,他的本职是在武术学校里当教练。情况相似的还有查尔斯·布凯尼亚,他是瓦卡里加“纳内特”男女混合学校的武术教练,间或拍拍电影。

    乌干达贫民窟里的孩子都怀揣着成为电影明星的梦想,而乌干达的现实是:要想演电影,就得学好武术。

    瑞切尔·纳坦姆波是布凯尼亚的学生,为了及时赶到学校练武,这个8岁女孩在雨后湿滑的红土路上跑了起来。“我喜欢看功夫片里的打斗场面,”赶到学校后,瑞切尔边用手抹去脸上的雨水边说,“那很好玩,最好玩的是踢腿。”说着,她快速地凌空踢了一腿。

    这些每天习武的孩子做起动作来有板有眼,但不懂如何在镜头前表演。“我们需要有学校来培训演员……演电影要有现实感,需要哭的时候,你必须哭出来。”欧内斯特·塞伦尼亚说。他梦想开办一所学校,教授表演、化妆、导演、剪辑和摄像。(张文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