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当区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综述

10.11.2014  17:57

    “文山会海”、铺张浪费少了,“院坝会”、“民生服务员”多了……自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乌当区凝心聚力做好答卷,让百姓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变化。

    以上率下 说实话办实事

    “为了这条路,区委书记来我们村座谈了好几次。”谈起刚刚修通的六公里进寨路,乌当区东风镇头堡村二坡山组村民李小洪满心欢喜,因为村民组里40多户乡亲不用再担心货物运输问题了。

    教育实践活动启动后,乌当区就建立区四大班子党员领导干部联系制度,21名县级领导分别深入执法监管部门、窗口单位、产业园区、乡(镇)、社区和村(居)等23个基层单位开展指导工作,了解情况、完善制度,广泛征求群众对“四风”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每名县级领导干部还落实了2万元至5万元的为困难群众办实事经费,采取登门访谈、主动约谈等方式,与群众摆“龙门阵”、“拉家常”,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拉近了与群众的距离。

    尽心尽责 铸牢为民基础

    黄彬是区人大办派驻水田镇安多村的驻村干部,他带领农户学习种植猕猴桃,并协调资金为农户购苗,目前全村猕猴桃种植面积已达60余亩。

    今年2月以来,乌当区驻村队员协助农村制定发展规划15个,走访慰问群众7491人次,收集梳理群众意见建议267条,为群众办理实事323件,开展政策宣讲188场次,化解矛盾纠纷129件。

    从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抓起,乌当区切实解决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该区在乡镇成立党代表工作室,在村(居)和重点企业、重大项目建立党代表工作站,通过“群众出题、代表议题、党委解题”的工作模式,帮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建立完善群众工作站(室)112个,建立专兼职工作队伍561人,设立群众来访接待大厅,实行“一厅式”接访服务,建立网上信访受理平台,形成了网上受理、网下办理、网上回复的工作机制。

    正风肃纪 吹响正气号角

    乌当区党员干部的手中都有一本《乌当区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应知应会100问》小册子,这本册子不仅让大家熟记教育实践活动的内容,更时刻提醒党员干部要以身作则。

    乌当区制定下发7个文件,将“四风”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工作任务细化成24个大项60个小项内容;成立6个考核组,考察分析群众有反映的14家单位,基本称职的党员干部被诫勉谈话、调整岗位,不称职的被免职。同时实行“关爱式”干部监督管理办法,向科级干部发放《温馨提示卡》,做到教育、警示和预防在先。

    针对水利、交通、农业等领域民生项目,乌当区划片区成立4个民生项目监督特派组,以乡镇、社区为单位成立13个民生项目监督特派小组,加强监督管理。

    铿锵前行 谱写发展乐章

    一个党组织就是一个堡垒,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方面,乌当区实行县级领导包保重点企业、重大项目制度,帮企业和项目方协调解决困难。另一方面,加强对农村党员干部的教育管理,注重培养基层党组织书记的能力,注重配强一班人,促进农村发展。以东风镇龙井村成立隆锦公司为例,村民入股后将集体经济纳入公司投资项目建设,今年1332名村民每人分红360元。

    此外,乌当区加强对5个非公党建示范点的培育和打造,以点带面带动非公党建工作全面发展,实现“党建强、发展强”的目标。一年来,共选派17名机关干部到17家非公企业党支部挂职。 本报通讯员 韩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