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蒙山深处,水花如山花一样好看

17.10.2020  21:12

  合成图片说明:2019年7月,威宁县玉龙镇营寨村四组,当地扶贫干部在村里走访时拍下了第一张照片:时值6岁多的小女孩张丽春在她家牲口圈舍边,手拿一根油管,大口吮吸着一处从房顶引下来的“望天水”。第二张照片:2020年,张丽春用家里的水龙头洗手。新华社记者李凡摄

  新华社贵阳10月16日电(记者王新明、李凡)今年7岁的苗族女孩张丽春,轻轻拧开水龙头,笑盈盈地洗手,水花溅在小手上,她觉得那和山上的花一样好看。

  张丽春家住乌蒙山深处的贵州省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营寨村。远远望去,山隔水,水环山,滔滔牛栏江从村子脚下流过。但山有多高、水有多远,住在高山上的人,只能每天眼巴巴望着水却吃不到水。

  认识张丽春,缘于一位驻村干部发给记者的照片。照片拍摄于2019年7月,只见一个小女孩站在自家牲口圈舍边,手拿一根油管,大口吮吸着从房顶上引下来的“望天水”。

  那个小女孩就是张丽春,她所住的寨子处在村子的最高处,背靠大山,过去叫长梁子,全寨大多是苗族。水在山下流,人在山上愁,挑水背水,曾是这里的人们抹不去的记忆。

  穿行在寨子里,家家户户的房檐上缠绕着水槽,水槽连接着水管,水管伸进水窖。一到下雨天,村民就把“望天水”接到水窖里吃。今年,村民都吃上了自来水。

  走进张丽春家,房顶上的水已干涸,过去孩子吸水用的油管也被收了起来。妈妈王才珍回忆起为水发愁的日子:半夜挑过水、爬山背过水、花钱买过水,过去每天最让人心焦的就是水。

  过去取水有多难?顶着烈日,踩着石头,沿着一条毛路,王才珍带领记者爬山去看她家的小水窖。说是毛路,不如说是“猫路”,窄的地方最多只能走一个人,旁边就是悬崖,一不小心就会掉下去。约20分钟后,一口小水窖出现在大家眼前,里面装满了水。

  “过去,如果连望天水都没得吃的时候,我和丈夫就爬山来背水,一次背50斤。”王才珍说,那时候日子是真苦,现在吃上自来水,日子慢慢就甜了。

  茫茫乌蒙山脉,山高谷深,犹如一道道屏障。新华社记者李凡摄

  威宁县是贵州海拔最高、人口最多的县,境内虽大小河流纵横交错,但主要分布在县境四周边缘的低洼地带。每年降雨主要集中在6月至9月,“江河看得着够不着,降雨时空分布不均,要么干死,要么涝死。”县水务局副局长沈光全道出了威宁的无奈。

  攀悬崖、穿溶洞、安设备、修水池、架水管,威宁县用一级或多级提灌,“连拉带拽”硬生生把河水提到山上。沈光全回忆,最难的是四级提水,扬程达800多米。今年春节刚过,大家每天量过体温、戴着口罩,在山里、村里、地里忙碌。

  近一年时间,威宁县水利投入8.2亿元,仅铺设水管就达到5000公里,相当于威宁到北京一个来回的距离。今年尽管干旱持续数月,群众饮水受影响不大。

  威宁县万亩蔬菜基地一瞥。新华社记者李凡摄

  水上山,菜下山。威宁县建成40万亩高山冷凉蔬菜,还配套建设了大型蔬菜批发市场,供应粤港澳大湾区、东南亚等地,带动近20万名贫困群众增收。

  蓝天下,威宁县草海镇中海社区万亩蔬菜基地里,千余名村民正在田间劳作。过去,这里多种土豆,如今,一畦又一畦的蔬菜望不到边。每亩有水淋喷头100多个,每个间隔6米,需要用水时,打开开关,整个基地就能“洗淋浴”。

  种菜、锄草、收菜,贫困户张燕芬自打来到基地就忙个不停。“计件工资每天有100多元,这里离家近,收入也稳定。”高中毕业、爱笑的张燕芬盘算着,多挣钱供3个儿子上学,这样他们长大后就能走出大山。

[责任编辑: 邓娴 谢素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