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旬老校长 情倾留守娃

19.04.2015  03:46

退休小学校长梁顺然回到农村,发动退休教师办起“留守儿童之家”,义务为一批批留守孩子们辅导功课,悉心扶助他们成长成才。

不久前的一天,阜阳市颍泉区伍明镇苏集村“留守儿童之家”教室里掌声阵阵,原来是91岁的关工委老人梁顺然把上年底被阜阳市评为关心留守儿童的“最美五老”获得的1000元奖金,发给21名优秀留守儿童和经济特困儿童。

梁顺然原是位小学校长,1988年退休回到老家苏集村。这个时候,镇关工委主任找到他,要他发挥余热担任苏集村关工委副主任,他欣然接受了这个新任务。

上任后,老梁骑着旧自行车,对10多个自然村调查摸底,几个月内就动员了一批“五老”,村村建成关工组。他自己以身作则,重点抓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当时,村里年轻人大部分外出打工,家门口建设没人问,有条土路坑坑洼洼,行走不便,每逢连阴雨,上学的孩子经常滑倒,人称“摔跤路”。梁顺然看着心焦,决定发动大家修条水泥路。他自己先拿1000元,再逐户动员,很快就凑齐修路钱,2003年,水泥路修好了,孩子们上学安全了,乡亲们出门也方便了。

当地留守儿童多,都是爷爷奶奶照顾,学习的事儿管不上,梁顺然找到村书记,利用原苏集乡的一处房子,办起一个留守儿童辅导班,每周星期六全天开班,义务为留守学生辅导作文、数学,还教书法和唱歌。开办时只有9个儿童,一月后就达30多人,村委会将其命名为“留守儿童之家”。

这个“留守儿童之家”,孩子不断增多,老梁整天忙得不可开交。在他带动下,10多个退休老教师参加了关工委工作,有几个主动到“留守儿童之家”给老梁当帮手。老师多了,老梁动了番脑筋,组织留守儿童每月读一本书、唱一首歌、写一篇日记、参观一次展览,这些活动,很受孩子们的欢迎。帮留守儿童进步,梁顺然的体会是,思想工作一定要过细。有位留守生叫胡飞,父母长期在上海打工,由姥姥抚养,他从小学到初中都是老梁的重点帮扶对象,学习成绩一直在班上名列前茅,顺利考上高中。就在高考前三个月,他由于思想压力大突然离校,回到家闷不出门。这可把老梁急坏了,他立马到书店买来高考辅导材料,又带上钱和吃的,住进胡飞家,一边做思想工作,一边辅导课程,一连陪了他七天,终于让胡飞放下包袱,在家认真复习,2011年高考,顺利考上大学。

近年来,在老梁的关心下,6位留守儿童考上大学。这些学生和家长十分感动,把“桃李满天下”“师恩溢乾坤”的锦旗和“师生情常在”的横幅送到老梁家里,那一天,老梁高兴得淌下眼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