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关注习近平“科技观”:更为强调自主创新
中新网6月13日电 美国多维新闻网12日发表文章称,中国经济陷入转型升级“阵痛期”,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理念近来再次得到中共决策层的重视。在过去一年时间里,习近平的足迹已经遍及中国科学院、湖北“光谷”国家级自主创新示范区等地。再加上近期他对科学体制创新、人才培养和引进等的系列指示,在多个方面展示了他的“科技观”。而习近平的“科技观”更为强调自主创新,着眼于科技对中国经济转型成败的近乎决定性地位。
文章摘编如下:
中国经济陷入转型升级“阵痛期”, 邓小平大力支持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理念近来再次得到中共决策层的重视。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自上任以来便对此有过颇多指向,并且在科技体制创新、人才培养和引进、任用奖惩机制等方面展示了自己的“科技观”。
有评论表示,十八大后新领导层对科技的重视和规划,似是30年前邓小平主政时期的再现,当时还提出了至今为人熟知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如果说邓小平以及之后的江泽民、胡锦涛时期推崇科学技术是以引进为主、奋起直追西方发达国家,而习近平此时的“科技观”则更为强调自主创新,意欲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与美欧等传统科技大国一争高下,甚或还有成为世界科技引领者的愿景。当然,更重要则是着眼于科技对中国经济转型成败的近乎决定性地位。
北京时间6月9日,习近平领衔政治局常委李克强、刘云山、张高丽出席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在谈及明末清初开始中国科技渐渐落伍的原因时,习近平援引学者研究指出,“明代以后,由于封建统治者闭关锁国、夜郎自大,中国同世界科技发展潮流渐行渐远,屡次错失富民强国的历史机遇。近代史上,我国落后挨打的根子之一就是科技落后。”
观察人士表示,自十八大以后,习近平已在多个场合中表现了自己的民族历史感和责任感,尤其是在对外阐述中国文化形态和外交政策时经常展现这种历史认识。习近平并在就任首月内提出民族复兴的“中国梦”。而从高层对科学技术的着力,可见其对以科技推动和实现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作用的重视。
如果说邓小平以及之后的江泽民、胡锦涛时期中国基本处于弥补差距的追赶阶段,而在习近平十年任期中或许会出现从量变到质变的突破。决策层自然乐于见到并会成为积极的推动者。中央政治局7位常委曾将第9次集体学习场所搬到了北京“中关村”,并曾集体与神舟十号工作人员会见。在过去一年时间里,习近平的足迹已经遍及中国科学院、湖北“光谷”国家级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南大学和北京大学研发实验室等地。另外再加上近期习近平对科学体制创新、人才培养和引进、人事奖惩作用机制的系列指示,诸多迹象表明决策层对科学技术的重视程度和着力。
其实,在30年前邓小平领导中国改革开放的其中一项重要部署就是强调科学技术的重要作用,并且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此后中国教育渐趋正常,并向社会迅速普及科学,从外界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方法,为中国经济崛起和民众生活水平提高起到了极为关键的促进作用。
有评论称,追本溯源,科学技术其实是新文化运动期间“科学”的延伸和拓展。邓小平对科学技术的热衷体现了一位较为现代化的实干家的视野,奠定了中共大力促进经济发展,奋起直追西方发达国家的执政主调。江泽民、胡锦涛二十余年时间里基本延续了这一发展思路。
经历30余年后,中国经济进入转型升级“拐点”,与邓小平时期以引进为主的策略不同,习近平时期将更为强调独立自主和创新。中国不仅意欲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与美欧等科技大国一争高下,甚或还有成为世界科技引领者的愿景。当然,更重要的在于科技对中国经济转型成败的近乎决定性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