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破冰”改革,应注重“创业”精神培育

09.06.2014  13:10

               

事业单位无论是称谓还是机构性质在西方国家都是没有的,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吴江在参加国际研讨会时,碰到要用英文表述“事业单位”,常常感到很为难。但就是这一事物,几乎对每个中国人都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事业单位主要包括科、教、文、卫,还有新闻出版、体育、环境监测、城市建设、劳动就业以及一些机关的附属机构和法律服务所等。”在中国,事业单位是一个庞大的体系,数量超过130万,从业者2900多万,拥有近3000亿国有资产,70%以上的科研人员、95%以上的教师和医生都集中在各类事业单位,其经费支出占政府财政支出的30%以上。然而相对于事业单位所拥有的庞大社会资源,它对社会的贡献很不成比例。据统计,事业单位对中国GDP的贡献大概在5%—10%之间。2001年科、教、文、卫四大行业才占5.1%。

晴空一鹤江水东表示,占据中国人才比例大半江山,达到人才比例的60%,1/3的国有资产,国家预算开支的1/3,贡献率才仅仅是5%—10%,和国有企业、甚至是民营企业的贡献率完全没法比,效率是极其低下的。甚至一些事业单位实际上已经成为市场经济发展的阻碍,“尤其是一些脱胎于行政机构的单位,成为事业单位后,很难从管理机构变成服务机构。曾经一位学者比喻说,一些政府附属的事业单位就是“二政府”,自居企业和社会之上,脾气甚至比一些政府部门还大。

晴空一鹤江水东认为目前事业单位机构臃肿,效率低下,“干事创业”精神严重懈怠,已经难以适应目前中国市场经济改革发展的需要,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事业单位“破冰”改革迫在眉睫。“破冰”改革一是要打破事业单位“铁饭碗”机制,在前期事业单位分类的基础上,严格界定和控制公益一类、公益二类单位的总体数量和人员编制,让公益类事业单位真正发挥公益特点和性质,更好地提供优质高效公益性服务;二是让经营性事业单位充分融入市场机制,严格“政企分离”,用市场这支“看不见的手”来对经营性、半经营性事业单位进行市场化、企业化改造,不断磨砺转型单位或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激发企业单位的活力和创造力,增强公益性市场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三是在事业单位内部积极培育“创业”精神,让事业单位、公共服务企业管理者、工作者真真切切的感受到市场经济涌动的血液,公共服务巨大的拓展空间,真真切切地想干一番事业、成就一番事业,以“创业者”的思维、以“立事者”的态度、以“开天辟地”的精神推进事业单位工作开展,推进事业单位“破冰式”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