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时期 贵州举全省之力向绝对贫困发起总攻

10.11.2015  09:30

涉深水区 啃硬骨头

贵州举全省之力向绝对贫困发起总攻

    贵州是全国扶贫开发任务最重的省份之一。2011年至2015年,贵州把扶贫开发作为“第一民生工程”,作为全省工作的重中之重,举全省之力向贫困发起总攻,书写下攻坚拔寨、气势如虹的五年辉煌。

    全省贫困人口从2011年底的1149万人减少到2014年的623万人,累计减少526万人,平均每年减少130余万人;贫困人口占全国比重由15.6%降至8.9%,平均每年降低1.67个百分点;贫困发生率由33.4%降至17.8%,平均每年下降3.9个百分点。今年预计再减少贫困人口130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3.7个百分点。

    数字背后,是滴水穿石的坚韧,是拔掉穷根的执着,是挥洒汗水的豪迈,是敢涉深水区、敢啃硬骨头的胆略。

    五年中,贵州率先在全国出台激励措施,改进贫困县考核机制,由主要考核地区生产总值向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转变;率先实现对全省贫困村、贫困户驻村帮扶的“两个全覆盖”,每年选派5.6万余人,1.1万余个驻村工作组,赴全省11590个村驻村帮扶。

    五年中,贵州突出开发式扶贫,把产业化扶贫作为战略性工作,以优质菜、果、茶、药、薯和牛、羊为重点的特色生态产业得到大力发展,全省形成了“东油西薯、南药北茶、中部蔬菜、面上干果牛羊”的扶贫产业格局。

    五年中,贵州全面实施干部结对帮扶、产业扶持、教育培训、农村危房改造、扶贫生态移民和社会保障“六个到村到户”,扶贫开发从“输血”转向“造血”,从“大水漫灌”转向“精准滴灌”。

    回眸“十二五”,贵州走出了一条不同于东部、有别于西部其他省份的扶贫开发新路,从整合资金、连片开发的“印江经验”,以短养长、长短结合的“长顺做法”,再到因地制宜、扬长避短的“威宁实践”,探索出了具有鲜明特色,可复制可借鉴的“贵州模式”。

    尽管成果丰硕,但贵州仍然是全国脱贫任务最重的省份之一,贫困仍然是贵州小康建设的最大“短板”。到2020年,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贵州还有不到1900个日子。彻底摆脱意识和思维的贫困,采取超常举措,拿出过硬办法,用好政策组合拳——贵州扶贫攻坚铿锵前行的步履,洋溢着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奋斗激情。(赵勇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