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大提速 发展迈大步

25.11.2015  19:52

交通大提速 发展迈大步

———黔东南州“十二五”交通建设回眸

    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有这个情怀,还得有多选的路径,这场旅行方可轻松自在。

    “十二五”期间,黔东南交通带给我们太多的惊喜:高铁通到了家门口,高速公路网络“”得更密,不断增加的航空线路为日常出行提供便捷……黔东南交通的快速发展,使得一场又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有了更多的出行选择,也为黔东南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回顾“十二五”,全州公路总里程达到2.89万公里,比过去五年增加了0.4万公里,公路密度达到95.4公里/百平方公里。这五年,高铁效应开始显现,全州高速公路快速推进,国省干线改造工程全面展开,旅游公路带动产业发展作用明显,美丽乡村小康路得到稳步推进,运输保障能力进一步加强。

    “高铁时代”造就交通升级

    随着贵广、沪昆两条高速铁路的贯通,黔东南州快速融入长三角“8小时经济圈”和珠三角“3小时经济圈”。来自州交通局数据显示,高铁开通后,凯里南站、三穗站、榕江站、从江站每天总共发送旅客最高达6万多人,将促进黔东南与贵阳、昆明、长沙、南昌、杭州、上海、广州7个省会城市(直辖市)以及沿线地区中小城市经济、文化的融合。预计到2020年,沪昆客专凯里南站、三穗站和贵广快铁榕江站、从江站每年总共发送旅客可达2100万人次以上,完全突破传统交通局面。

    高速铁路的开通运营将城市紧密联系起来,大大缩短了时空距离,使同城效应扩大化,直接促使经济、社会、产业、生活、交通大融合,形成并促进以高铁沿线节点大中型城市为中心城市、沿线腹地城市为次中心城市的不同规模、不同类型、不同功能相互补充的城市发展群,将有力助推凯里、麻江、都匀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氵舞 阳河区域三穗、镇远、施秉、岑巩、剑河等县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黎平、锦屏、从江、榕江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

    “高铁时代”对黔东南州民族文化旅游、山水风光旅游带来巨大的消费群体,商务与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将带动商贸、餐饮、住宿等第三产业发展。同时利于黔东南州境内旅游资源整合、做大做强旅游品牌、凸显黔东南州特色旅游名片。

    高速公路让回家不再遥远

    2015年1月23日,对120多万苗侗同胞来说是一个特殊的日子。这一天,途经黔东南州17个乡镇的三黎高速正式通车运营,天柱、锦屏两县结束“无高速”历史。

    “每次想到要回锦屏,我都是怕着等,路上坑坑洼洼,吐到胃都抽了才能到家。”经常往返凯里锦屏之间的苏女士告诉记者。

    驾驶凯里至天柱的客运班车的李师傅表示,三黎高速开通后,不仅人坐车舒心了,车也减少了伤害,“老路路况不好,弯弯曲曲,车很容易被刮伤和出现其他问题”。

    2011年、2012年厦蓉高速贵州段开通,黎平至从江洛香高速公路相继开通,凯里与黎平、榕江、从江的距离也大大缩短,以前从凯里到黎平,耗时8小时左右,厦蓉高速开通后,只需5小时,甚至更短。黎平县很多干部都有深切体会,以前从黎平到凯里,一来一去各一天,办事又一天,最少得3天。现在,早去晚归,已经不是问题。厦蓉、黎洛高速开通之后,锦屏成了州内距离州府凯里最远县份,但随着三黎高速的开通,锦屏与凯里的距离,也拉近了。

    今年年底,黔东南州将全面实现“县县通高速公路”,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814公里,全州各族群众往来州府及各县将十分便利,回家的路不再遥远。

    “小康路”助农增收致富

    “现在的路好多了,这要是过去,侗寨里很少有客人来。”在从江县高增乡民主村,26岁的杨光标,一米六五左右的个头,瘦长的身材,身穿侗族服饰,站在寨门朝游客打招呼。

    杨光标在读完初中后,就南下广西打工,他曾辗转广东、浙江、福建等地。每年春节才回来,第二年初又踏上了外出打工的旅途。看着年迈的双亲,他也曾想过待在家里。但是仅仅靠一亩三分地,养家难。搞养殖业,因交通限制,销路成问题。

    3年前,杨光标放弃了外出务工,跟父母在从江县林场办起了养殖场,养有1000多只鸡、50多条狗。主要销往临县榕江、黎平等地的餐馆,还有一些游客购买带回去。除了养殖场的工作外,平时周末有时间就回到民主村的老房子看看,帮村里接待一些外来的游客,日子也算过得充裕。自从从江县的交通一天天改善,特别是美丽乡村小康路建设,到从江县旅游的游客越来越多,杨光标正谋划扩大养殖范围。说起自己的计划,杨光标脸上挂满了信心。

    五年来,黔东南州共实施国省道改造728.2公里。开工建设旅游公路726公里,其中,建成672公里、在建54公里,旅游公路的建设对改善旅游景区交通条件和促进旅游产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朗利至西江、肇兴至洛香公路的建成通车,促进了两地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交通的发展,他不仅将打破黔东南州沿边地区的偏远闭塞,还有效整合地区的丰富资源形成一条辐射带动全州发展的经济动脉。

    路通了,村民的思想也跟着开阔了,村里搞了养羊、养鸡、养牛等传统产业。通村路,集聚了农村发展人气,实实在在的成为了群众的致富路。五年来,全州县乡道改造计划424.6公里、通村油路计划9569.1公里,建制村预期通畅率由2010年的23.1%提高到70.9%,农村基层群众出行条件得到明显改善。通达的便捷不仅仅受益于农村群众,带来的是产业的聚集和更多的商机。

    “空中走廊”使交通立体化

    除了传统的路网建设,黔东南州也在进一步完善“空中走廊”。2005年11月黎平机场通航,开辟了黔东南州民航事业的新纪元。今年6月10日,黎平侗乡的“空中走廊”又增加了黎平飞往长沙的一条新的航线,至此,黎平的蓝天上已形成黎平飞往贵阳、飞往广州、飞往上海的空中航网。

    2013年10月1日,凯里黄平机场通航,有黎平—贵阳、黎平—广州、黎平—贵阳—上海浦东、凯里—昆明、凯里—杭州5条航线。截至目前,黔东南州机场先后开通黎平—贵阳、黎平—桂林、黎平—广州、黎平—上海、昆明—凯里—杭州、济南—凯里—桂林、北京—凯里—海口、黎平—长沙等航线,累计完成旅客吞吐量30万人次,保障航班起降7296架次,实现货邮吞吐量49.3吨。2014年12月18日,南航贵州公司在凯里黄平机场训练基地正式成立,保障南航训练架次467架次;凯里黄平机场与上海中瑞通用航空公司、云南通用航空公司、成都佰行航空技术服务公司等通用航空公司合作,保障通用航班112架次。

    据黔东南州民航事业管理局的规划,将充分利用黔东南州南北两个机场的资源,通过机场联动,制定机场精品旅游线路,打造该州航空旅游产品,逐步开通黎平至昆明、长沙、成都、北京、重庆方向和凯里黄平至广州、上海、成都方向的航班,预计机场年旅客吞吐量20万人次,保障飞机起降架次3204架次,年货邮吞吐量突破40吨。

    按照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黔东南、黔南、黔西南自治州交通建设发展的意见,到2018年,黎平等支线机场需完成改扩建工程建设,航班也将增加,“空中走廊”将得到进一步完善。

    铁路、公路、飞机,常常被群众连起来叫做“铁公机”。五年来,"铁公机"的变化是全方位的。全州基本形成凯里为核心交通枢纽的北上、南下、东出、西进的立体化现代交通运输体系,完全突破传了统交通运输局面。立体交通网络的出现,突破了大自然的天堑。黔东南州与外界融合、互动正在悄然加速。人流、物流和信息流在这片土地流动,这让我们与外界的心贴得更近,也逐渐让黔东南的形象通江达海。(李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