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旅游”催生大美公路

17.05.2016  10:20

“交通+生态旅游”,走出贵州全域旅游新模式。 (谢强 摄)

赤水河谷旅游公路起点——茅台驿站。(谢强 摄)

环境幽雅的土城古镇。 (谢强 摄)

四川宜宾自行车爱好者畅游赤水河谷旅游公路。

    “五一”小长假,刚建成开通的赤水河谷旅游公路让历史文化名镇——习水县土城镇火了起来,接待游客数量“井喷”增长。

    由于这条公路横穿土城,不仅把土城境内各景点串联起来,更把茅台国酒文化和赤水丹霞地貌风光连片打通,三地旅游资源依托这条沿河通道相得益彰。

    四川泸州的张霞携家人体验了一把沿赤水河一路观景一路畅游的骑行乐趣。她在自己的微博上说:“这条公路不仅有崭新的油路,还并行修建了一条如红绸带般的自行车道,骑行在路上抬头满是绵绵青山,低头尽有缓缓流水,别提多美了!

    据统计,“五一”小长假三天时间,土城接待游客累计达10万余人次,相比去年同期增长80%。依托赤水河谷旅游公路,肩挑两张国际品牌的土城,对于今后的旅游发展前景更是信心满满。

    在赤水市元厚镇镇长雷小容眼里,赤水河谷旅游公路是一条致富路、健康路、文明路、亲情路。她感慨地说,公路修好后,沿途的农家乐和旅馆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镇上居民的生活也丰富起来,饭后骑行散步的人络绎不绝。

    “让游客慢下来、留下来,是修建赤水河谷旅游公路的一个重要目的。”遵义市交通运输局副局长冯长林向记者表示,只有游客能够与美景亲密接触,增强深度体验感,沿线老百姓才能获得更大的实惠,分享旅游公路建设带来的红利。

    据介绍,建设赤水河谷旅游公路,既是落实省委、省政府打造赤水河流域“四河四带”战略部署的实际行动,也是遵义市积极构建全域旅游,带动区域经济、文化、产业等全方位协调发展的真实写照。

    赤水河谷旅游公路投资45亿元建设,是以“贵州第一、中国一流、世界知名”为定位的我省首条旅游公路。公路包含约160公里的旅游公路主线、自行车道慢行系统两部分,起于茅台镇,途经习水县土城镇,止于赤水市区,沿线有4A级景区13处,世界自然遗产1处。串联了中国红色文化精神圣地、世界自然文化遗产旅游地、中国山水康养旅游胜地、中国国酒文化旅游区、中国民族文化传承发展区等自然风光、人文历史景观景点,是充满魅力的“风景线”。

    赤水河谷旅游公路的建设,得到了交通运输部、省交通运输厅、省公路局等积极支持。根据项目功能需要和沿线主要景区、景点分布,公路全线共设置12个驿站、23个景观台和休憩点,及土城古镇旅游集散中心、房车露营地项目。

    这条省地共建的旅游公路,不仅是一条改善路网结构、提高通行能力的公路,更是将原来就公路而公路的建设标准进行提升,实现一条以路串风景,以景活产业的多功能通道,通过交通供给改革的新突破,极大带动地方经济联动式发展。

    赤水河谷旅游公路及综合服务平台的建设,是第十一届贵州旅游产业发展大会重点推介的旅游项目。作为对我省“全景式打造、全季节体验、全产业发展、全社会参与、全方位服务、全区域管理”全域旅游建设原则的产业实践,这条旅游公路在传统观光游的基础上,积极进行业态创新、体验创新,集中引入远足、骑行、房车、露营、低空飞行、VR娱乐等创新旅游体验要素,实现了“吃、住、行、游、购、娱”六大旅游要素的全方位呈现。

    赤水河谷旅游公路建设中,积极适应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的时代发展趋势,注入“智慧”基因。赤水河谷智慧旅游综合服务平台包括赤水河谷智慧旅游运行监管及应急指挥平台、赤水河谷旅游资讯及电子商务平台、醉红之路综合应用APP,线上线下互联互通,构成了全方位的互联网服务体系。

    道路如彩带,沿赤水河伸向远方。赤水河谷旅游公路的实践,为我省旅游业由“景点旅游”迈向“全域旅游”、由“门票经济”转为“产业经济”提供了借鉴。(记者 刘力维)

[责任编辑: 邓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