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产业聚集为纽带 推动贵州省工业高质量发展

05.02.2021  21:31

  近年来,贵州省坚持以产业聚集发展为纽带,推进产业集群化发展,打造了一批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小、科技含量高、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产业集群,形成龙头引领、链条延伸、集群共进的局面,有力推动了全省工业高质量发展。

  龙头引领 “”活产业集群

  2月3日,在贵州省铜仁市大龙经开区内的汇成新材料有限公司的硫酸锰生产车间内,刚从烘干生产线上生产出的电池用硫酸锰,通过抬包车装运至另一家下游企业——中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三元前驱体生产车间,这两个相隔不到五分钟车程的车间之间的畅通衔接,正是贵州大龙经开区产业集群发展的一个典型场景。

  中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是目前全球最大的高端前驱体供应商,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也是全国高端三元前驱体出口最大的企业。目前,在该公司的引领下,已有20余家锰贡钡生产企业聚集到大龙经开区,得益于集群发展的支持,其中部分企业在国内已排名前列,如汇成新材料有限公司生产的电池用硫酸锰在全国市场占有率达65%。

  如今,中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作为龙头企业,正引领着大龙经开区这座新兴工业新城的高质量发展。

  “龙头企业处于产业链条的核心位置,一个优强的龙头企业,具有‘头雁’效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当前有贵州省磷化集团在确保完成“以渣定产”目标的同时,带动其他磷化企业转型升级;茅台集团打出白酒产业“集群牌”,实现贵州白酒“一酱引领”;在清镇形成“矿开采—氧化铝—电解铝—合金化—铝制品”工业产业链,涉及汽车和工程机械零部件、全铝制品箱包、轨道交通、铝制品包装及工业型材等多个领域……在龙头企业带动下,贵州各地一个个产业集群正在蓬勃兴起。

  就地转化 降成本增效益

  冬日的水城经济开发区一派“火热”。聚集了26家铝及铝加工企业的各家生产车间机器轰鸣、工人穿梭忙碌,作为龙头的双元铝业,每年电解铝产能达14.5万吨。

  两年多来,水城经开区探索建立了“1+3+N”模式的铝产业链布局,产品结构逐步实现从原材料生产到中高端产品生产的就地转换。该模式中,“1”即贵州省六盘水双元铝业有限责任公司产业平台,“3”即铝合金棒、铝线杆、铝卷材加工产业基础,“N”即铝产业关联的下游精深加工企业。集群发展,上下游高效协同,使成本大幅降低,大大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

  “有了铝水的直接供应,让我们节约了包括铝锭重熔等多道工序的能源消耗,算下来,每吨可节约成本350元。”水城经开区莹月帆铝业公司总经理何显平指着正运行的熔铸炉介绍,“得益于集群发展,从原料到初级型材加工再到产品终端,只需在方圆一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即可就地转化,降成本增效益效果明显。

  工业园区是产业聚群发展的重要载体,近年来我省不断深入推进工业园区改革,实现了转型升级一批、整合归并一批、淘汰退出一批,园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户数、总产值占全省比重分别达77%和80%。今年进一步提出,要抓好产业集聚,大力开展产业园区主导(首位)产业培育提升行动,按照“一园一主导”“一园一特色”的要求,加快培育引进龙头企业及相关配套,加快打造一批产业集群。

  政策引领 推进协同发展

  为稳定产业链供应链,推动企业集群发展,贵州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强基铸链。

  2020年,全省举办了12场十大工业产业“加强产销对接、推进协同发展”专场对接活动,推动工业经济健康平稳发展。据统计,活动共组织供销双方企业1100余户参加,促成签约项目102个,累计签约金额145亿元,起到了促进生产销售、稳定市场预期的积极效果。

  进入“十四五”时期,我省更是明确提出要推动工业强基铸链。抓好主导产业,突出比较优势,科学确定主导产业和首位产业,在优势产业领域集群发展:

  化工方面,加快推进织金50万吨/年PGA项目、恒力高端仿真丝面料等项目建设,大力发展精细磷化工、媒化工;

  出台支持白酒产业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快兼并重组,打造以茅台为引领的酱香品牌梯队,推动中小型白酒企业发展壮大;

  大数据电子信息方面,努力打造南方最大、服务全国的云计算产业集群;

  ……

  龙头引领、链条延伸、集群共进的局面,正在贵州各地的工业园区不断呈现,带动着我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车轮滚滚向前。(通讯员 朱堃芳 马丹 记者 余昌旭)

[责任编辑: 栾小琳 刘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