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产业集群改造升级创新集群 ——访青浦区委书记赵惠琴

06.02.2015  05:10

原标题:从产业集群改造升级创新集群 ——访青浦区委书记赵惠琴

■青浦产业创新的重点是发展“四新经济”。全区“四新经济”将依托国家会展中心、北斗导航西虹桥基地、航空发动机产业基地、快递总部四个平台,朝会展服务业、北斗位置服务业、物流服务业、航空维修服务业四个重点方向发展。多年来,全区已形成新材料、生物医药、印刷、信息软件、快递物流业五大产业集群,接下来将在改造升级中形成一个个创新集群

■本报记者 黄勇娣

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是中央对上海的新要求,也是上海未来发展的根本出路。“在对接全市科创体系建设的过程中,青浦区要把握好两件事,一是找准自己的定位,二是想清楚该如何发力。

青浦区委书记赵惠琴日前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青浦地处郊区,区域内缺少高校和科研院所,但已形成突出的产业特色。接下来,青浦区将围绕产业核心,做强人才集聚和政府服务,加快构建具有区域特色的科技创新体系。

地区创新发展的机遇和优势

记者:在科技创新方面,青浦有哪些基础和优势?

赵惠琴:良好的区位优势,是创新创业的必备条件之一。青浦区紧邻上海虹桥交通枢纽,是上海唯一同时接壤江苏和浙江的区县,区域内共有7条高速公路贯穿,轨交17号线也已全线开工,2017年有望建成运营。其次,区域内形成的较强先进制造业底子,为产业转型升级和科技创新奠定了扎实基础。目前,青浦全区拥有2家国家级开发区、1家市级开发区和3家市级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集聚了30多家世界500强企业和70多家行业龙头企业。第三,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可为创新创业者提供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上海21个较大的天然湖泊,全部位于青浦;62平方公里的淀山湖,70%水面也在青浦境内。

记者:在外界看来,青浦已悄然成为了创新热土,这是基于怎样的新机遇?

赵惠琴:随着虹桥商务区的规划建设,青浦又迎来了创新发展的重大机遇,成为上海建设国际贸易中心的重要承载区。在86平方公里的“大虹桥”范围内,青浦19平方公里的西虹桥商务区是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已拥有国家会展中心、北斗位置导航服务技术创新虹桥基地等重大功能平台。未来,推进二三产业联动,推进第三产业服务创新,将是构建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方向。

四新经济”四大重点方向

记者:您说过,青浦建设区域创新体系,着力点还是要落在产业创新上。目前,青浦区已出现了哪些特色产业平台,接下来将如何在科技创新上发力?

赵惠琴:青浦产业创新的重点是发展“四新经济”。“四新经济”的概念没有边界,我们不能把眼光局限于新产业的引进上,还应该让现有产业与新一代“大平移”即大数据、平台经济、移动互联网互相对接,从而发展为新型经济形态。

青浦区已有29个领域的86家企业具备“四新经济”特征。接下来,全区“四新经济”将依托国家会展中心、北斗导航西虹桥基地、航空发动机产业基地、快递总部四个平台,朝会展服务业、北斗位置服务业、物流服务业、航空维修服务业四个重点方向发展。比如国家会展中心,是目前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建筑单体和会展综合体,去年已成功举办了两场试运营展览,今年展览已签订400万平方米,几乎排满。根据“1元办展投入可拉动11元相关产出”的规律,我们将探索办展、参展、观展新模式,推动会展业与电子商务、创新金融、现代物流等行业的联动发展,并促进会、商、旅、文一体化。

记者:在培育“四新经济”的同时,如何做好劣势产能的减量化和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

赵惠琴:土地资源碰到了“天花板”,青浦的产业发展必须由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青浦已采取多项措施大手笔淘汰劣势产能,力争用三年时间腾出1万多亩土地。去年一年,全区调整出了4800亩土地,其中华新镇还尝试整体转型,一口气淘汰200多家劣势企业。

多年来,全区已形成新材料、生物医药、印刷、信息软件、快递物流业五大产业集群,接下来将在改造升级中形成一个个创新集群。比如青浦的物流服务业,已呈现“井喷式”发展态势。目前,包括申通、圆通、中通、韵达“三通一达”在内的12家快递企业总部已落户青浦,去年业务量达到140亿件。目前,青浦区正在积极创建“全国快递行业转型发展示范区”,加紧研究扶持快递行业的相关政策,努力打造现代物流产业的新高地。

做强“人才集聚”和“政府服务

记者:人才是科技创新的关键所在,青浦区将如何实现“人才集聚”?

赵惠琴:抓住新产业,先要抓住“”。人才具有动态属性,会自由流动,哪里更能体现价值,就会流到哪里去。因此,引进人、用好人、留住人的氛围和环境非常重要,一定要搭建好人才施展才华的舞台。

围绕人才的特点和规律,青浦区有针对性地研究推出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经过一年多充分调研和反复比较论证,我们出台了《青浦区人才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4年—2016年)》,以及《人才开发激励办法》和《人才积分管理办法》 两个配套政策,重点扶持培育创新创业人才,加快高新产业人才开发,提出三年引进1680名各类亟需人才。对符合条件的人才给予住房优惠、租房补贴、项目资助、直接奖励,以及医疗、教育等个性化服务等政策。

同时,青浦区还以产学研模式集聚人才,设立产学研合作发展资金、深化区校合作机制、搭建研发公共服务平台,帮助企业实现从“制造”到“智造”的根本性转变。目前,全区已建立了8家院士专家工作站,引进院士和专家30多人,涉及现代农业、环境监测等多个领域。

记者:建设区域创新体系,政府应该以什么样的方式服务创新?

赵惠琴:我曾问一家全国知名企业,落户一个地方到底希望得到怎样的服务?对方的回答是,良好的区域氛围、体验式消费环境、企业合作交流平台、分层分类的贴身服务,是企业最关注的几个环节。

科技创新的特点和规律,倒逼着我们重新思考政府服务方向和模式。如何营造创新创业者的乐园?青浦将创造更好的市场竞争环境,在保护知识产权、维护公平、改善金融支持、强化激励机制等方面积极作为。我们将通过“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的服务模式,鼓励社会资本建立民营孵化器,为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创业企业提供有针对性的孵化服务。全区还积极推动科技资源和服务体系共建共享一体化,并让科技服务更接地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