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产城景 改革投融资 松桃经济开发区发力“一马拉四车”

28.07.2014  16:14

    一个2012年12月批准成立的省级经济开发区,不到两年完成征地近7000亩,场平4000余亩;完成各类厂房建设35.04万平方米,入驻企业162个,累计建成并投产项目154个,从业人员累计达23600多人。

    奋力创新谋突破,突出深化改革释放活力,这就是松桃经济开发区发展壮大的诀窍所在。

    如今的贵州松桃经济开发区,已经形成松江锰钒复合新材料和生物质新能源循环经济工业园、孟溪物流园、正大特色农产品加工工业园与迓驾边贸工业园的“一区四园”发展格局,初步形成以锰钒复合新材料、新能源、承接产业转移、特色农产品加工等为主导的产业体系。

     活机制,项目快速推进

    松桃苗族自治县从保持开发区的独立性、强化内部管理等方面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确保开发区“”起来。

    对于开发区所需要的管理人才和专业人才,全县范围优先调剂解决。

    在推进项目建设中,坚持“四法运算”,即重点工程做加法(五加二、白加黑、晴加雨)、滞后工程做减法(减少扶持和人手,从而形成负负得正倒逼效应)、民生工程做乘法(整合人力、物力、财力,形成倍数效应)、劣质工程做除法(劣质项目的施工方三年内不得在该县承揽工程),大力推行“四定三变五机制”即:定路线图、定工作量、定时间表、定责任人,一周一调度变一天一调度、会场研究变现场办公、年终考核变按月考核,领导包保项目机制、挂图作战机制、现场办公机制、多元督查机制、项目进退机制),确保项目建设快速推进。

     长规划,产城互动发展

    在园区建设上,该县创新建设机制,突出产业支撑,强化产城互动,坚持走“以产养城,以产兴城,产城互动,产城一体”的发展路子。

    把开发区作为一个城市来规划建设,融合式同步推进工业发展规划和城镇建设规划,把产业园区作为城市新区的一部分,以城市小区的标准来规划建设园区,做到城中有园、园中有城、产城互动。

    探索“园中园”发展机制,根据产业布局,在开发区的核心区松江工业园规划建设“锰钒新材料产业园”、商贸物流园”等8个产业功能区。并在轻工产业园内建设了学校、超市、职工运动中心等配套设施,完善园区配套功能,提升园区吸引力。

    探索产城景融合发展机制,坚持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开发和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同步规划同步推进。在松江工业园区投资20亿元,建设九龙湖旅游项目,打造成以苗族文化为根基,集工、商、娱、游、闲等功能为一体的苗族文化区、古城文化区及水上观光娱乐区,促进园区多元化发展。

     强“内功”,融资盘活园区

    开发区立足“以园养园”,积极深化投融资改革,促进开发区“”起来。

    创新土地经营机制,以成立园区经营公司为平台,推行商业化运作土地。公司收储土地6787.68亩,利用土地置换基础设施价值26.5亿元。

    搭建融资平台,坚持公司化运作,组建了贵州松桃永昌投资开发有限公司。通过政府财政投入启动资金8000万元,公司对园区标准化厂房、园区路网工程、水晶产业园等基础设施项目进行信贷包装,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47亿多元,为开发区产 业发展、项目推进提供了资金保障。

    盘活园区资产,该县将园区资产交由开发区管理经营,利用土地置换、第三方融资等方式实现融资35.99亿元;整合项目资金,完成公租房建设2844套9.95万平方米。

    同时,发起产业发展基金,预计2015年底完成50亿元基金募集。

     重招商,服务赢来企业

    改革招商引资机制,坚持大力招商引资。注重以商招商,鼓励和引导开发区内企业与资本实力雄厚、科技研发能力强的大公司、大集团合资合作;完善优惠政策,出台对地方经济发展拉动作用大、提供就业岗位多的大项目、好项目落实“一事一议、特事特办”优先优惠制度,制定“在开发区正式工作满5年,可享受1套住房奖励”等优惠政策;创新服务机制,成立企业服务中心,为企业跟踪代办各种手续,从项目洽谈、手续办理,到开工建设、建成投产,为企业经营提供全过程、精细化的保姆式服务。

    去年来,开发区招商引资项目签约76个、签约资金223.2585亿元,实际到位资金87.405亿元。(刘振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