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章县中寨村村民马永全:7000亩林场打造绿色屏障

12.03.2015  13:02

马永全与村民联营建造的乌家坡林场。李学友 摄

    新华网贵州频道3月12日电 十八年前,他四处筹集资金,穷尽自己多年的积蓄,利用近十年时间,创办了6个林场,总面积达7440亩,活立木蓄积量价值达1.12亿余元。如今,他当年带领乡亲们顶风冒雪亲手种植下的一棵棵华山松苗、板栗苗、松柏苗已经变得苍翠挺拔,郁闭成林,极大地改善了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

    他,就是贵州省赫章县兴发彝族苗族回族乡中寨村梨营组村民马永全。

    赫章县兴发彝族苗族回族乡(以下简称兴发乡)和毗邻的松林坡白族彝族苗族乡(以下简称松林坡乡)群众真正感受到马永全植树造林、创办林场带来的好处是在2010年。那年春夏之际,百年未遇的特大旱灾袭击赫章,造成全县56万多人民群众和40多万头大牲畜饮水困难。但在兴发乡和松林坡乡,大部分群众仍然能用到清澈的自来水,他们的水源地正是马永全建造的多个林场。在干旱季节,林场的水源涵养功效保障了当地群众的人畜饮水,他们对马永全植树造林、保护生态植被念念不忘:“全靠马三哥的林场使我们在遭遇特大旱灾之年也没有遇到吃水困难。”马永全在兄弟姊妹中排行老三,“马三哥”是当地村民对他的尊称。

    1961年4月,马永全出生于贵州省赫章县兴发乡中寨村梨营组一个回族农民家庭。弟兄姊妹多,家庭经济拮据,孩提时代的他就跟随父亲走南闯北,学做生意。那时,他亲眼看到村里长满大树的座座大山,遭到村民们的乱砍滥伐,逐渐变成一个个荒山秃岭,风一吹,黄沙满天,雨一下,泥沙俱下……更令人心酸的是本村的村民们要搂点树叶垫圈都要像“做贼”一般悄悄到外村的地盘上去搂,如果被撞见,还要遭到奚落、驱赶。童年的记忆在马永全心里打下深深的烙印,时时隐隐作痛。

    1979年7月,马永全高中毕业后,在赫章县城开办过清真食堂,创办过回民贸易经营部,直至1997年兴建了“赫章县恩培回民农业综合开发公司”,从事农业综合项目开发。也是从那年起,马永全开始走上了创办林场的艰辛之路。

马永全荣获“绿化毕节先进个人”称号。李学友 摄

     一场洪灾坚定了他创办林场的决心

    1996年夏天,一场突如其来的特大洪灾袭击了兴发乡,肆虐的洪水淹没了大片大片的良田好土,冲毁了即将成熟的庄稼。在该乡鹰嘴村,洪水冲毁村民房屋7幢,卷走村民3人。那天,马永全在兴发大街上目睹了兴发村支书徐永奎家的商店被汹涌而来的洪水淹没,商店货物损失惨重;更令马永全心痛的是,他眼睁睁见到他中学时期的班长、好友李思义被咆哮而来的洪水吞噬,面对汹涌的激流,没有人敢去营救。洪水消退后,村民们到处寻找李思义的尸体,但一无所获。至今,他永远忘不了李思义在洪水中挣扎的那一幕。

    马永全亲身经历水土流失带来的惨痛灾难,更加坚定了他投身植树造林的信心和勇气。

    从1997年起,马永全积极投身造林绿化事业。当年,他自筹资金50万元,向赫章农业发展银行争取山区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贷款87.9万元,争取县林业局世行贷款54万元,共计投资191.9万元,在兴发乡中寨村白屯萝创办林场400余亩,在场坝村乌家坡创办林场2300亩。随后几年间,他相继在栽根村创建了1100亩栽根林场,其中460亩为板栗基地;在兴发村大黄坡建造林场540亩、板桥建造林场600亩;在摸嘎村与村民联营创办林场2500亩。

    截至2004年,马永全总共植树造林7440亩。其中,与农户联营的5200亩。6个林场的建成,有效提高了兴发乡的森林面积、森林蓄积和森林覆盖率,改善了兴发乡的自然生态环境,为赫章县林业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据赫章县林业局和兴发乡政府向笔者提供的数据表明:20年前的1995年,赫章县森林覆盖率仅为30.92%,2015年初上升为54%;兴发乡1995年森林覆盖率仅为27.5%,2015年上升为52.5%。马永全创办的6个林场对全县及兴发乡森林覆盖率的提高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功不可没。

    近八年来,赫章县兴发乡和毗邻的松林坡乡从没有发生过特大旱灾和洪灾。可以说,这大部分是受益于马永全6个林场的荫庇。

    如今,马永全十八年前带领村民种下的一棵棵小树苗已长成参天大树,在兴发的土地上茁壮成长,郁闭成林。

    有人算过一笔账:马永全与村民联营的7440亩林场,按1亩地种167棵树,一棵树按最低价90元计算,6个林场的活立木蓄积量价值已经达1.12亿余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