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筑合作让优质教育资源在贵阳“落地生根”

10.09.2016  23:08

    开篇语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坚持把教育工作作为打基础、利长远的事业来抓,坚持穷省也要办大教育,在教育上累计投资达到2500多亿元。

两年多以来,在深入实施“教育立市”战略目标中,贵阳市“引进来”、“走出去”,以开放促发展,引进北京市朝阳区实验小学、北京市西城区黄城根小学等33所北京优质学校到贵阳合作办学,大大增加了贵阳市优质教育资源总量。

今日起,贵阳晚报将推出“贵州教育奋发赶超”系列报道,力求将我省的教育事业发展状况,全方位进行展示。

9月9日,贵阳晚报记者采访了贵阳市政府顾问关三多、贵阳市政府教育顾问田京生,就贵阳市与北京朝阳区、西城区开展教育合作三年来的情况,进行了解。

引进学校在贵阳只是开个头。”关三多说,2014年“朝阳·贵阳深化合作系列活动”在京启动,签订了两地教育合作“6+4”协议,引进朝阳区六所基础教育学校和四所非基础教育学校到贵阳合作办学。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朝阳区特级教师贵阳工作室,为贵阳的教师提供优质的培训。各个学校通过两年的紧密合作,从北京总校引进了先进的办学理念,校园文化融合不断加强,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升,朝阳区优质教育资源的优势得到了比较充分的发挥,贵阳市教育局选派前往朝阳区总校跟岗学习的教师成长迅速,中职学校的合作专业和社区学校引进的“伴随成长”公益平台发展情况良好,朝阳区优质教育资源在贵阳市已经获得群众的认可。

贵阳市与朝阳区签署教育“6+4”合作协议后,又与北京市西城区签订合作办学协议,引进北京西城区的学校到贵阳合作办学。这些北京优质学校涉及学前、义务教育、普通高中、职业教育、社区教育,合作办学形式有建立分校、基地校、联盟校,办学特色上也各有亮点。

另一方面,朝阳区、西城区一直重视与贵阳的教育合作,特别是教师交流培训方面,数据显示,自2012年以来贵阳市共计派出200名教坛新秀到朝阳区参加培训,派出100名中小学和幼儿园的校长、园长到北京培训。田京生告诉记者,目前为止,北京市西城区教委向贵阳市各分校派出各学段、各学科优秀教师30余人开展长期驻点支教,已经有张玥、王文召、姚远等多位校长、老师在贵阳分校教育教学和管理一线连续第三年支教。

目前,贵阳市正深入实施“教育立市”战略,贵阳市共引进了北京市的33所优质学校,与36所贵阳学校合作办学,新增优质教育学位近2万个,优质教育资源占比明显提高。北京市西城区、朝阳区等地优质教育资源的注入,为贵阳打造教育发展升级版增添了动力。

(本报记者 胡颖)

延伸阅读

    两地合作学校 各有特色

   谈到京筑合作中各个学校的特色,关三多介绍说,朝阳区与贵阳合作的“6+4”模式中,分为两类学校,一类是北京的学校与贵阳历史久远的学校联合办的联盟校,例如贵阳三中与北京市陈经纶中学分校联合办学成立北京市陈经纶中学贵阳联盟校,新学校充分吸收陈经纶中学分校科学的办学理念,在总校派来的执行校长及教学骨干的指导下,全面融合两校校园文化、校本课程建设、师资培训、教育管理、德育课程等领域多年的实践经验,走出一条理念前沿、实践接地的适合贵阳三中的教育创新之路,向学生推出蕴含艺术、运动、科技等领域的校本课程,包括舞蹈、航模、电脑维护、平面设计、微剧制作、插花等共计34门课程,丰富了学生生活;另一类是北京总校来贵阳建分校的模式,例如北京芳草地国际学校、北京朝阳区实验小学等,这些分校都传承了北京总校的特色,不仅在课程设计、教育理念、管理方式等与总校一脉相承,连装修风格都与总校大概一致,这增强了贵阳市民对北京优质教育资源的认同。

  去年11月,北京市西城区政府教育督导室、贵阳市政府教育督导室联合邀请京筑两地教育专家组成综合视导团,对北京黄城根小学贵阳分校、北京实验二小贵阳分校等7所学校进行了综合视导,对合作学校的发展现状进行诊断,总结了学校在实施过程中的亮点和特点,指出存在的问题,厘清学校未来发展思路,并对学校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提供积极帮助。对于北京学校如何在贵阳办学?田京生最后说:“接地气是普遍的一种模式,目前初见成效。” 本报记者 胡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