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市疾控中心人士:未发现非正规渠道购进疫苗(图文)

28.03.2016  11:06
贵阳市疾控中心人士:未发现非正规渠道购进疫苗(图文) - 公安局
来源: www.gywb.cn

  本期嘉宾:贵阳市疾控中心免疫规划室负责人高岚(右)

  贵阳晚报2016年3月28日讯 “进口疫苗是不是肯定比国产的好?”“二类疫苗是必须接种的吗?”“婴儿重复注射了疫苗,应该怎么处理?”……昨日下午14时起,本报“热线”就响个不停。打进电话的基本上都是担心疫苗安全问题的家长。

  “从近几年免疫规划针对传染病监测来看,传染病发病保持较低水平且波动不大,也从侧面反映出疫苗接种是有效的。”贵阳市疾控中心免疫规划室负责人高岚说,疫苗在获得注册前,需要经过严格的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在上市使用前要实施严格的批签发制度。在接种的前、中、后阶段都有完整、科学、规范的要求,保证预防接种的安全性。

  具体到贵阳而言,目前贵阳市疾控中心和接种点没有发现非正规渠道购进的疫苗。尤其是一类疫苗是从省疾控中心统一采购,并有着完备的冷链运输监督,其安全性是可以保证的。

  国家对儿童实行预防接种证制度,国家免疫规划项目的预防接种实行免费。“新生儿出生以后,家长都能领到一个《接种本》,上面对接种内容打勾的部分,都是需要接种的。”医疗机构、疾控机构和监护人应当相互配合,保证儿童及时接受预防接种。

  在值守服务热线的过程中,嘉宾高岚分别对读者来电进行了详细的解答,并就公众对于接种疫苗尚存的误区进行了解释。类似于“疫苗可接种也可以不接种”、“接种疫苗以后生病都是疫苗引起的”、“接种疫苗生病不能使用抗生素治疗”等说法,都是不正确的。高岚认为,如果相当数量的儿童不按规定接种疫苗,将可能形成易感人群的增多,最终会引起某一种疾病的大规模爆发,对整个社会而言,这无疑是非常危险的。

  据悉,为了消除疫苗接种的错误观念,贵阳市的一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设了“妈妈班”,以此对新建接种卡的儿童家长进行疫苗知识的普及。 (本报记者 黄启旺 熊真)

  典型误区

  1、没传染病,就可以不接种疫苗

  “现在又没什么传染病,我们是不是就可以不接种疫苗?”

  嘉宾高岚:这种想法是对疫苗接种的一种认识误区。面对各类疾病,接种疫苗是最安全而有效的方法,不能说没有传染病就可以不接种,接种疫苗主要是为了预防。

  一般来说,预防接种后就不会得相应的疾病,但也有例外的情况。由于受种者个体差异,如免疫应答能力低下等因素,可导致接种后免疫失败,有少数或个别人仍可能得病。打个比方,接种流感疫苗后,有些人群仍然会出现感冒的症状,但并非由于流感病毒引起的,属于普通感冒。

  再如,免疫功能缺陷或免疫功能低下的人可能产生不了足够的免疫应答,或者市民在疾病的潜伏期注射疫苗等。大量的研究证明,即使接种疫苗后发病,相对于不接种疫苗者,其患病后的临床表现也要轻很多。

  2、进口疫苗比国产疫苗更好

  “周围邻居都在谈论进口疫苗,也有很多人带孩子去打进口疫苗,进口疫苗是不是比国产疫苗好?”

  嘉宾高岚:关于国产疫苗和进口疫苗的性能比较,不应该片面理解为“国产”与“进口”在质量控制上的差别,而应该理解为“具体生产工艺”上的差别。

  目前用肺炎疫苗主要为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是用肺炎球菌培养提取二十三个型荚膜多糖,经纯化制成的23价肺炎菌多糖疫苗。

  比如以脊灰疫苗为例,国产脊灰疫苗全部为减活工艺,疫苗内含有活的疫苗病毒。只要是脊灰减活疫苗,就有可能引起人体感染导致类似小儿麻痹症的症状(概率极低),这与疫苗是国产还是进口无关。再如,进口肺炎疫苗的防病效果略优于国产疫苗,是因为进口肺炎疫苗在常用的23价多糖疫苗以外,多了一种7价结合疫苗,可以预防婴幼儿肺炎球菌感染,因此是预防的人群范围比国产疫苗大。如果单独比较进口和国产的23价多糖疫苗,两者防病效果是没有差异的。

  相关链接

  儿童接种“有计划”

  近年来,“80”和“90”后人群相继进入婚育高峰。为人父母,免疫接种这一课是不能落下的。在儿童成长过程当中,不同的年龄段应该注射哪些疫苗?嘉宾高岚对此专门作了简要的介绍。

  据介绍,国家规定计划免疫的服务对象是7岁以下的儿童。

  0至1岁婴儿需要接种乙肝疫苗、卡介苗、麻风二联疫苗、百白破三联疫苗、脊灰疫苗、乙脑、流脑A群疫苗、甲肝疫苗共计11种。这些被称为“基础免疫”。

  1岁以后接种疫苗逐渐减少,多为加强免疫。在2岁之前完成百白破三联疫苗、脊灰疫苗、麻风腮三联疫苗加强。2-3岁加强乙脑疫苗、接种流脑A+C疫苗。最后6-7岁再加强流脑A+C疫苗、白破二联疫苗。

  上述疫苗都是国家规定接种的。

  ■接种“二类疫苗” 可自主选择

  问:我带着孩子到社区服务中心打预防针时发现,有些家长选择给孩子打伤寒疫苗和口服轮状疫苗药物。一类疫苗和二类疫苗有哪些区别?二类疫苗是必须接种的吗?

  答:一类疫苗是指由国家免费提供的疫苗,按照要求是必须接种的;而二类疫苗是指非国家提供的自费类疫苗,伤寒疫苗、口服轮状疫苗药物都属于此类。一、二类的分类是根据经济承受能力和防病规划作出的一种行政分类而非医学分类。市民可根据“自愿、自费、知情”的原则并结合孩子的身体状况适当选择接种或不接种。二类疫苗当中还包含有水痘、流感等疫苗,对一类疫苗是一种有效补充。

  2002年以前,我国只提供麻疹疫苗、卡介苗、百白破疫苗、脊灰疫苗等四类疫苗,而其他均是市民自费的疫苗。随着国家经济能力提高,乙肝、乙脑、流脑等纳入国家免费疫苗,现在已经增加到11种。

  另外,在我国一些发达地区,还对65岁以上老年人免费接种流感疫苗,并将A+C流脑疫苗纳入免费疫苗。国外将灭活脊灰疫苗纳入免费接种范围,我国准备将脊灰第一剂从脊灰糖丸改为脊灰灭活疫苗。

  我们判断,未来发展的趋势是,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或许更多的“自费”疫苗将逐渐被国家纳入免费疫苗的范畴。

  ■打麻疹疫苗 不需先吃鸡蛋

  问:肺炎疫苗要不要打?打麻疹疫苗还需要先吃鸡蛋检测是否过敏吗?

  答:肺炎是中国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首要原因,其中44%肺炎主要是肺炎链球菌引起。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肺炎发病率为25%,是青年的3倍,略高于5岁以下儿童。60岁以上肺炎患者病死率为20%。接种肺炎疫苗是有必要的,尤其是5岁以下儿童和60岁以上老人。抽烟、有慢性支气管炎人群,更应该接种肺炎疫苗。

  如今,接种任何疫苗与接种前吃鸡蛋检验是否鸡蛋过敏无关。过去,我们有些疫苗制备时,是用鸡胚培养的,虽然经过处理,但可能残留鸡胚蛋白。所以,接种时,对鸡蛋过敏的人,有可能会发生过敏反应。如:流感疫苗和麻疹疫苗。但是,现在疫苗的制备,已不再使用鸡胚,如麻疹类疫苗(麻风、麻腮、麻风腮)制备工艺,早已与过去不同,所以不需要再吃鸡蛋作为过敏检测了。

  责任编辑:朱可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