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暖人心——贵州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寒假见闻

27.01.2021  16:56

  贵州省望谟县平洞街道亚鲁社区是一个以苗族、布依族群众为主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晚上9点,社区的图书室依然灯火通明。

  透过图书室的玻璃墙,能看到10多个孩子开心的笑脸,有的在翻看新到的图书,有的正给一棵手工松树涂颜色,7岁的侯俊羽就是其中一个。

  1月22日,孩子正在翻看新到的图书。新华社记者潘德鑫摄

  “等一会儿再回家嘛,手工还没做完呢。”面对来接他的妈妈马小美,侯俊羽显得意犹未尽,央求晚一点再回。

  “那你要快一点,明天再早点来嘛。”马小美又轻声催促一遍后,便坐在门口是板凳上静静地等。看着儿子欢快地忙前忙后,她也笑了。

  1月22日,孩子们正在给手工松树涂颜色。新华社记者潘德鑫摄

  马小美一家于2019年从望谟县麻山镇搬迁至此,她坦言:“刚搬来时担心娃儿没处耍、没人玩,会适应不了。

  图书室的管理员叶华是一名来自四川省内江医科学校的志愿者。叶华回忆,图书室刚运营时,有些孩子胆小不敢进来,就站在门口或趴在窗户上看,“但能感觉到他们对这些课外读物的渴望”。

  “现在‘打卡’勤的小孩,一天有40多个。”叶华说,有些孩子放学就直接来了,做完作业再看会儿书或者一起画画、做手工、玩游戏,定期还能看一部卡通电影。

  “大人要是不来喊,他都不会想着回家。”马小美说,放寒假后,侯俊羽每天都要来图书室,一待就是一整天。

  1月22日,侯俊羽(左)在图书室写作业。新华社记者潘德鑫摄

  图书室借阅台上摆放着孩子们自发带来的小盆栽和小鱼缸,侯俊羽也带了一条小金鱼。当被问及为什么不把金鱼养在家里时,他脱口而出:“这里也是家呀!

  “娃娃开心,家长才会安心。”亚鲁社区第一书记韦性美介绍,为下一代创造更好的教育条件和成长环境,是不少搬迁户走出大山的“源动力”,社区配套的四点半课堂、图书室等都是想让搬迁孩子尽快适应城市新生活。

  据了解,作为全国易地扶贫搬迁人数最多的省份,2016年以来贵州有192万人搬出大山。为了让搬迁户“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贵州省通过构建基本公共服务、培训和就业服务、文化服务、社区治理、基层党建“五个体系”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图书馆、阅览室已成为不少安置点的“标配”。(记者潘德鑫)

[责任编辑: 邓娴 栾小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