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县人民医院医生护士事迹展播】曾宪忠:守护生命

25.06.2014  10:43

做守护生命的最美劳动者

——记遵义县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曾宪忠

有这样一位医务工作者,他只是一名普通的医生,却每天都在与死神赛跑,用汗水守护生命;他把全部的身心扑在工作岗位上,岗位平凡却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他用满腔的真情大爱,给予病患露水般的滋润、阳光般的温暖。他,就是遵义县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曾宪忠。

医术精湛,回春妙手救死伤

曾宪忠1971年出生在遵义县乐山镇一个普通农村家庭,1991年以优异成绩考入遵义医学院临床医学系,1996年本科毕业获得学士学位,同年7月分配到遵义县人民医院内科工作至今。先后担任内科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等技术职务,2006年担任呼吸、消化、重症综合内科主任,2010年担任重症医学科主任,副主任医师。

在平凡的岗位上,18年来,曾宪忠继承并发扬了医学前辈们刻苦严谨,求真钻研,勇于创新,爱岗敬业,甘于奉献,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默默无闻地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实践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切实履行着一位医生“救死扶伤”的神圣职责,推动了遵义县人民医院呼吸、消化和重症医学事业的飞跃发展,并成为全省县级医院学习典范。曾宪忠为遵义县人民医院呼吸消化及重症医学发展作出的杰出贡献,让他成为医院学科带头人中的佼佼者,成为医院中青年业务骨干学习的榜样。

作为一名医生,曾宪忠清醒地认识到自己肩上的担子,也深深地明白,只有拥有过硬的医术,才不至于滥竽充数,成为误人的庸医。因此,他把努力学习,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当作生活中的大事,在繁忙的工作之余,积极致力于学术进步,推动业务跨越。

首先,曾宪忠十分重视学习、善于学习,坚持与时俱进,不断提高自身理论和业务水平。曾先后到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进修大内科、心内科、神经内科,

到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上海交通大学附属新华医院、重庆医科大学附一院、浙江萧山区人民医院等地进修学习ICU,不仅掌握了丰富内科理论知识及临床实践经验,同时还拥有了雄厚的危急重症病人救治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技能。

其次,曾宪忠极为重视学科建设及人才培养,多次选送科室人员到省内外“三甲医院”接受专科知识培训,并积极邀请遵义两院专家来院作业务培训、会诊,指导培训员工。正是得益于这种坚持不懈的培训,科室医护人员整体素质得到明显提高。2012年、2013年重症医学科先后选派袁建芳、赵久明两位医师参加省级重症医师培训班,摸底考试均以第一名的成绩获得培训资格,为科室和医院争得了荣誉。

在近3年来的重症医学科工作经历中,曾宪忠的知名度越来越大。他贪婪地汲取着医学殿堂里最充足、最新鲜的养分,在不断实践、总结,再实践、再总结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诊疗水平,先后开展了包括心肺复苏术、人工气道建立、电复律心脏除颤术、经皮微创切开术、有创机械通气技术、无创机械通气技术、有创—无创机械通气序贯治疗、有创动静脉置管及有创动静脉监测等20多项新业务技术,发表医学论文4篇。

如今,曾宪忠带领下的重症医学科能胜任对危重患者的各项监测和治疗,如心肺复苏、各种休克、高能量损伤、多发伤、严重心律失常、DIC、严重内分泌代谢性紊乱、ARDS、MODS、严重感染、脓毒血症、严重水电解及酸碱平衡紊乱等。全年抢救危重病人约1500人次,抢救成功率90%以上,挽救了许许多多的危重患者,使他们获得了第二次生命,也使得该县危重病人的诊断与抢救技术上了一级新台阶。

爱岗敬业,医院是另一个家

了解曾宪忠的人都知道,他性格憨厚,虽然在生活中不善言谈,但在工作中,却是一丝不苟。“家里人常常笑我,说我的工作是充实的,但生活却是单调的,从医院到家几乎是我生命的全部。”曾宪忠告诉记者。

在曾宪忠的作息时间表里,从来就没有星期天及节假日,也没有白天及黑夜。只要病人需要,他总是随叫随到,连续工作十几个小时,却从不叫苦叫累。

在曾宪忠的生命时间表里,从来就没有个人得失,有的只是以病人为中心的默默无闻。只要有危重病人,他便不顾一切地去抢救和治疗。正因如此,家里人经常是几天几夜都见不到他。妻子经常对他说:“该吃饭了就回家吃饭,把饭吃了再去也一样,不要把身体累垮了。”可他却说:“危重病人的抢救和治疗是一分一秒都不能耽误的,病人的生命重于一切,我一顿饭不吃又算得了什么。

还记得2005年11月,医院收治了一个从高处坠落致全身多发伤(多发肋骨骨折并血气胸,肝肾挫裂伤、颅脑外伤,四肢粉碎性骨折等)、多器官功能障碍的患者,当时医院除曾宪忠外无其他学习过重症医学专业的医护人员。于是,曾宪忠先后长达2个多月以院为家,吃住都在骨外一科病房内,多次连续工作达96小时以上,经常是稍加休息后拖着疲惫的身体继续工作。

2006年曾宪忠担任医院呼吸消化科主任后,致力于推动医院重症医学专业的开设,创建全省首家县级医院ICU,接收全院危重病人及大手术术后病人。由于科室内无相关专业人员,他采取科内自行培训医护人员,同时日夜守护在病危病人床边,以院为家,有时超过1周不回家,全身心投入重症监护工作。

在重症监护室成立的最初一个月,他的体重减了8斤,可以说是“为伊消得人憔悴”,正是他这种忘我的工作状态,使得该院重症医学专科得以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低到高的快速发展,并成为全省县级医院学习的典范,多次得到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省人民医院等多家上级医院ICU同行专家的好评。

每当别人不理解他为何如此卖命工作时,曾宪忠常常笑说:“生命重于一切,当生命面临危难时,我必须毫不犹豫、争分夺秒、努力坚守。当生命重现彩虹般的五彩斑斓时,那才是医生的成就。

德艺双馨,患者的知心朋友

精湛的医术固然重要,但高尚的医德却是医生不可或缺的灵魂。曾宪忠爱着他的每一位病人,每天他都不停地穿梭在病床之间,时不时地拉着病人的手,亲切地问候一句“大哥,冷不冷啊?喝不喝水?饿了没有……”遇到不能说话的病人,他不厌其烦地拿着纸和笔与病人交流,帮助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在他眼里,患者的利益高于一切。他把“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用爱心做事业,用感恩的心做人;换位思考,微笑服务”作为科室座右铭,在医护队伍中加强思想教育和医德医风教育,强化职工法律意识和服务理念,视职工为亲人,视病人为亲人,总是千方百计地为患者解决各种困难。

对转入ICU的每一位患者,他无时无刻都在思量着怎样让他们接受积极的治疗;对家庭极端贫困的患者,他总是不遗余力地带头为其捐款,联系有关部门,争取补助,最大力度让他们既省钱,又能把病看好;对患者和家属的不满情绪,他不是与患者家属争吵、理论,而是永远淡然处之,将心比心,换位思考,站在患方的角度耐心地与家属沟通、交流,从而化解了许多医患矛盾。

把患者当亲人,满腔热情,优质服务”这是他常挂在嘴边的话,也是他对科室每一位职工的要求。在他的带领下,科室每一位医护人员都做到了对患者“真心、爱心、细心及耐心”。良好的医德医风,造就了良好的医患关系,她成了许多患者的知心朋友,也成为了他们最信任的家庭医生,不仅提高了病人及家属对医院及科室的满意度,还多次收到病人及家属送来的感谢信及锦旗等。

此外,曾宪忠十分注重团队教育。2013年,医院推荐他到清华大学学习管理培训。学成归来后,他迅速将精细化的管理运用到科室管理中,使重症医学科飞速迅猛良性发展。科室多次获医院“先进团体”、“优秀科室”等称号。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在医院脚踏实地,默默无闻工作18年,曾宪忠凭着自己高尚的医德和精湛的医术,赢得了广大患者的信赖和同事的好评。自2005年以来,每年都被获得医院先进工作者、医德医风先进个人、县级优秀等荣誉称号。在2013年遵义市“凝聚正能量共筑中国梦”职工教育主题活动中,被推选为百名“最美劳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