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怀“三色课堂”为失地农民“充电”

14.07.2014  18:45

    新华网贵州频道7月14日电 为给失地农民“找饭碗”,去年以来,仁怀市组建开设了“政策理论、创业带富、酒类酿造”“三色课堂”,将失地农民“”进课堂,为他们“充电”,让全市3000多失地农民重新找到了“饭碗”。

    “红色课堂”,让失地农民转变思想“找饭碗”。全市各乡镇(街道)充分利用远程教育网络平台,将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资料下载整理,编辑成册,聘请乡镇政策辅导员为失地农民授课,使失地农民接受“红色洗礼”。截至目前,全市3000多名失地农民中,参加“红色课堂”学习的达1000多名。“就是要让失地农民通过培训,准确把握党的农村政策,转变思想观念,主动对接市场,找准适合自身发展的‘饭碗’。”仁怀市委常委、组织部长游海燕说。通过学习,失地农民思想得到了及时更新,政策理论素养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形式很好,我已经连续参加了3个班次的学习,现在已经找到了自己的‘饭碗’。”二合镇失地农民王利兴奋地说。

    “绿色课堂”,让失地农民自主创业“找饭碗”。仁怀市以“创业带富”为主要载体,市委组织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总工会、市扶贫办、团市委、市科协等有关部门对返乡的党员进行扶技、扶业、扶贫,积极开展“送政策、送信息、送技能”活动。对那些有经济头脑、有好的项目、有农村实用技能的失地农民,加强观念引导、思想疏导,大力宣传党的“三农”政策,引导他们利用闲置土地,安心在家搞好农业生产的同时,简化办事程序,降低贷款门槛,鼓励和支持他们在家乡干事创业,全力为失地农民搭建政策、信息、服务、创业平台,着力将其培养成群众致富的“带头人”。目前,全市已有196名失地农民开始了自主创业之路,办起了林下养鸡、稻田养鱼等畜牧养殖场和葡萄、草莓等农业特色产业。

    “白色课堂”,让失地农民通过技能“找饭碗”。白酒产业是仁怀的主导产业,也是实施“工业强市”战略的主抓手。以“仁怀名酒工业园区”为标志的仁怀白酒企业蓬勃发展,酿酒工人需求量不断增加。初步统计,除茅台酒厂外,仁怀市急需酿酒工人达50000多人。群众失地后,大部分就地转移,成为当地白酒企业工人。他们对酿造知识了解不多,渴求酿造专业知识的需求非常强烈。仁怀市与时俱进,按照“服务企业、服务发展”的原则,组建“酒类酿造课堂”,定期对失地农民进行酿造专业技术培训,让失地农民找到稳定“饭碗”。截至目前,二合镇、坛厂镇、合马镇、三合镇、茅台镇、中枢街道等乡镇远教站点共开展酿造专业技术培训8期2200多人次。通过远程教育“源头活水”的不断注入,仁怀市失地农民进厂务工党员酿造专业技术得到提升,为企业的长期发展提供了有效的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陈飞 史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