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怀市“三个一线”零距离服务群众

30.08.2014  11:09

    新华网贵州频道8月30日电 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仁怀市不断创新群众工作方法,探索建立“群众一线、矛盾一线、基层一线”的“三个一线”群众工作模式,切实做到情况在一线掌握,问题在一线解决,矛盾在一线化解,作风在一线转变,着力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实现服务群众零距离。

    群众一线心贴心收集民意。以“党的声音进万家”、“村民议事小组”、“民生直通车”为载体,推动党员干部深入群众一线心贴心传递党的声音、凝聚群众智慧、收集群众意见。一是“党的声音进万家”传递党音。按照“开门搞活动”要求,以“党的声音进万家”为载体,采取 “走进乡村牵手党员群众送政策、走进机关牵手党员干部送知识、走进企业牵手党员职工送方法”的“三走进三牵手”措施,及时将活动的主题载体、目标任务、方法环节传递给广大党员群众,激发党员群众参与热情,架起党群干群连心桥。通过文艺汇演、党的知识抢答、猜灯谜、电影放映下乡等老百姓喜闻乐见、方便参与的形式,将教育实践活动的基本原则、党的惠农政策及小康建设前景与明礼诚信等优秀传统文化结合起来进行宣传教育,丰富了群众文化,提升了群众素质。截至目前,已组织开展文艺汇演下乡56场次,举办巡回讲座33堂,覆盖65个村居85000多群众。活动开展以来,呈现出群众支持政府工作、干部主动帮助群众的喜人局面,使得社会更加和谐,矛盾纠纷明显减少。二是“村民议事小组”凝聚民智。积极探索创新村民自治方式,改过去的村民组为“村民议事小组”,探索建立“村民议事小组”制度。每个议事小组设议事长1名、议事委员2名、议事代表2名,负责组织召集并主持村民议事会议,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对村(组)内热点、难点议题形成决议。建立“村民议事小组”制度,使基层村级组织由过去的“”到现在的“”,由过去的“为民做主”到现在的“由民做主”,凝聚起群众智慧,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提升“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水平。三是“民生直通车”便民利民。搭建“民生直通车”流动办公平台,通过“民生直通车”开进村寨,现场为群众办理合医报销、养老金发放、户籍受理、小额贷款、计生服务、信访接待等10余项服务,并积极为群众提供政策咨询、技术指导、市场信息、劳动就业等服务,实现服务群众方便快捷“零距离”。目前,已搭建起3个“民生直通车“服务平台,分别在三个乡镇试运行,覆盖21个村92个组,累计为群众现场办理事项890件,接待群众3500多人次,收集村情民意650条。沙滩乡“民生直通车”开进两江村半身瘫痪的钟明权家,为他现场办理结婚证,解决了困扰钟明权夫妇十多年的难题。

    矛盾一线面对面解决问题。以“马上帮你办”、“群工110”、公开“亮诺”等活动载体,落实边整边改,进一步建立联系群众常态化机制,实现矛盾在基层调处,问题在一线解决,发展在一线体现。一是“马上帮你办”提升机关效能。全市各级党组织在认真开展“五梳理”的基础上,坚持“立说立行、马上就办、办就办好”的工作作风,以提高服务质量、提升机关效能、提升政务环境、提升群众满意度为目标,建立“承接有责、办事有序、服务有心、承诺有果”服务机制,创新成立“马上办你办”办公室,零距离、高效率为群众提供便捷服务,进一步塑造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良好机关形象。“马上帮你办”的创新做法得到了人民网、新华网、《贵州日报》、《遵义日报》等300多家媒体广泛关注和刊载报道。目前,全市涉及审批和行政许可等证照办理的20多个部门已成立“马上帮你办”办公室,办结审批事项604件(次)。二是“群工110”化解群工矛盾。建立“群工110”协调服务联动机制,印发干群“连心卡”,确保群众能够在第一时间把矛盾问题和困难诉求反映给干部,实现第一时间调处化解,维护企业和群众合法权益。目前,全市125支“群工110”党员服务队2130名党员坚守一线,调处群工矛盾,为325户困难群众申请解决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为455户拆迁户子女解决就近入学,走访慰问征地拆迁群众1850户,成功调处矛盾26000余件(次)。三是公开“亮诺”转作风促发展。建立党员干部公开廉政承诺的“亮诺”机制,制定出台加强干部作风建设意见、干部作风建设整顿实施方案、干部作风建设违规行为问责办法、领导干部廉政承诺实施方案等文件。通过召开干部职工大会集体“亮诺”、人人签订廉政承诺书、科级以上领导干部通过电视媒体公开廉政承诺的形式,把党风廉政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采取不定期明查暗访的方式,整顿“四风”,重拳狠刹仁怀“走读风”、“衙门风”、“吃喝风”、“赌博风”和“办酒风”,综合治理“慵懒慢浮贪”等现象。在作风整顿中,全市75名违规党员干部被问责,处分了4名科级干部,6名科局负责人公开作检讨,50多名干部被曝光,促使广大干部转变作风,推进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基层一线点对点建设小康。通过实施“双创双带”、干部驻村、干群结亲等活动,帮助群众增收致富共建小康。一是“双创双带”壮大村级经济。强力推进“党员创业带富”和“ 支部创业带富”工程,落实“产业支撑、项目拉动、资金扶持、政策保障”措施,深化拓展“双创双带”工程内涵,助力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夯实基层基础。目前,全市“党员创业带富”项目总数达864个,“支部创带”项目达125个,受益党员群众30余万,每年可为村集体经济增加收入1000多万元。二是“七个一批”助力小康驻村。按照“一宣四帮”的工作要求,以培养一批“后备军”、整顿一批“庸懒散”、解决一批“急难险”、规划一批“好产业”、建设一批“水电路”、带富一批“村组户”等“七个一批”为目标,建立率先小康驻村和党员干部“一蹲十联系”制度,帮助村级发展,帮助群众解决困难问题。今年以来,采取“个人自荐、单位推荐、组织点将”三种方式选派了400名优秀干部组建66个驻村工作组奔赴基层一线开展驻村工作,目前66个率先小康驻村工作组走访群众5000多人次,收集问题601个,解决群众困难163个。三是“1+1”模式深化干群结亲。按照“不一厢情愿,变被动接受为主动结对”、“ 不强制摊派,变行政命令为自觉帮扶”、 “不遍地开花,变随机派人为按需选人”的“三不”原则,以支部+支部、党员+党员、党员+群众的“1+1”模式丰富“干群结亲活动”内涵。全市干群结亲15470对,支部结对192对,结亲干部帮助村党支部制定班子建设措施500余条,建立工作制度88个,争取发展资金1200万元,谋划致富“金点子”368个,解决群众实际困难804个。(陈飞 张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