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批准命名仁怀市为全国酱香型白酒酿造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

02.09.2015  18:01

  8月28日,质检总局发布2015年107号公告,批准命名仁怀市为全国酱香型白酒酿造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并在9月1日全国质量月活动启动仪式上进行了授牌。这是我省首个获得质检总局批准命名的全国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仁怀市全国酱香型白酒酿造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于2013年1月获国家质检总局批准筹建,2015年6月以948分高分(总分1000分)通过国家质检总局现场验收。通过示范区创建,极大地促进了仁怀市区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主要做法和特色亮点如下:

  一是领导重视、措施有力。成立由市长任组长,相关副市长等任副组长的“示范区”筹建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创建工作的组织领导。每年设立3000万元工业发展基金,三年多来,该市工业发展基金总预算14600万元,投入品牌创建工作经费共达7868.35万元,占工业发展基金的比重达53.89%。仁怀市始终将品牌建设列入每年政府工作报告,建立奖励机制,对获得驰名商标、省著名商标或名牌产品、有机认证等,给予资金奖励,2012年至今已奖励企业122家,奖励资金累计2610万元。

  二是规划引领,集聚发展。编制《仁怀市名优白酒产业聚集区发展规划(2010-2020年)》、《仁怀酱香酒产业发展区域布局规划(2012-2020)》、《仁怀酱香酒规范发展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将全市酱香酒产业发展分为禁止发展区、限制发展区和规范发展区,严格功能分区,保护产业发展环境,规范产业发展。以酱香型白酒生产为主导产业,将仁怀经济开发区布局为“一区多园”,由国酒工业园、坛厂现代服务园、仁怀名酒工业园、茅台古镇文化产业园组成,规划总面积43.11平方公里,兼顾发展相关配套产业和循环经济产业,提升综合发展能力。通过规划引领,促进了仁怀酱香型白酒产业聚集发展。示范区创建以来,规模白酒企业由2011年的44家发展到2014年的90家,规模白酒产量由2011年的19.8万千升发展到2014年的35.48万千升,年均增长20%;规模白酒工业总产值由2011年的235.4亿元发展到2014年的463亿元,年均增长24%。

  三是理念独特,宣传到位。根据仁怀悠久的酿酒历史、深厚的酒文化底蕴、独特的城市文化气质,确定示范区创建理念为“仁义为怀·酿造未来”。围绕创建理念制,公开征集确定宣传口号为“酒仰茅台·酱香仁怀”、“酒仰茅台·醉享仁怀”,特别是国酒茅台文化,不断提升了仁怀酱香型白酒酿造产业及区域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利用多种形式、途径加大“示范区”对内对外宣传,2012年以来,累计组织白酒企业500余家次,200多个重点品牌在全国开展“仁怀酱香酒中国行”“黔酒中国行”,参加糖酒会、贵州酒博会等活动30余场次,累计实现酒类贸易签约项目800多个,签约金额900多亿元;白酒招商引资项目93个,总投资329亿元,累计到位资金178亿元,成功引进娃哈哈、辅仁药业等全国500强企业集团落户仁怀,进一步提高了仁怀酱香型白酒酿造产业及其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

  四是品牌带动,效益突出。全市拥有注册商标4217件,其中中国驰名商标5件、贵州省著名商标106件;拥有贵州省名牌产品18个、中华老字号企业2个、地理标志产品1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仁怀酱香酒)1件、“贵州十大名酒”4件,涌现出了茅台、国台、钓鱼台、酒中酒、百年糊涂等白酒知名品牌。2014年,茅台品牌价值高达1015亿元,蝉联4届“华樽杯”品牌价值评价第一,在全球领先的品牌咨询机构Interbrand发布的2014年和2015年“最佳中国品牌价值排行榜”中连续两年位居第12位,稳居酒类排行第一。全市酒类企业达到1723户,酱香型白酒成为绝对的支持产业,白酒产量、产值及营业收入等均占仁怀工业总量90%以上,占贵州省白酒行业总量的75%以上。2014年白酒对GDP贡献值为281.5亿元,占比达到63.6%;白酒行业税收151.98亿元,占财政总收入88.60%。白酒产业直接从业人员53918人,间接从业人员10万人以上,占全市68万人口的22.6%。

  五是注重质量,基础牢实。2011年以来全市白酒产品通过国抽、风险监抽、省级和专项抽检合格率均在98%以上,无行业性、系统性、区域性食品安全问题发生。示范区有140多家企业获得质量管理体系、有机产品、环境管理体系、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HACCP等认证,以茅台为标杆的区域企业主导或参与完成4个国家标准及24多个行业或地方标准制定和《贵州酱香型白酒技术标准体系》制定。建成国家酒类加工食品监督检验中心仁怀分中心等技术机构,为白酒产业发展奠定了检验检测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实施“人才兴酒”战略,成立酱香酒产业发展顾问团队,建立白酒产业人才工作室;开展校企合作,建设茅台学院,做好专业人才培养工作,实施优秀企业家培养工程,鼓励各类专业人才向白酒产业集聚,培训1000多名白酒产业发展行政干部,12000多名白酒产业从业人员。

  六是节能环保,生态提升。实施酿酒废水集中处理工程,共建白酒连片集中污水处理厂12个,推进煤改气等清洁生产工作,推进酒糟综合利用工程建设。白酒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由2011年的0.0948吨标准煤/万元降到了2014年的0.0466吨标准煤/万元。通过酒庄建设促转型升级,大力发展工业旅游和酒文化旅游发展,组织实施厂区“美化、绿化、亮化、净化、硬化”工程,创建仁怀白酒特色产业带;组织白酒企业打造“文化酒庄”、“体验展示馆”等,在全市范围内布局规划建设酒庄项目40个,重点打造以“文化旅游+酒庄(酒店)”为发展模式的紫砂园酒庄、衡昌酒庄、国台酒庄等11个酒庄,促进了白酒与旅游的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