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怀市沙滩乡“错位算式”的民生实践

12.08.2014  22:37

    “1+3=0”。这是怎样的一道算式题?

    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仁怀市沙滩乡立足乡情,积极探索活动载体,把这道错位算式题变成着眼于解决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民生实践。

    该乡党委书记何凤向笔者介绍:1+3=0,1是指一辆民生直通车;3是指3支队伍,即村民议事小组、一线蹲点干部、民生代言人团队。通过1+3,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实现直通式、便捷式、即时式的“零距离”为民服务。

    由于该乡境内山高路陡,受地理条件限制,加之一直以来交通不便等瓶颈制约,农村群众特别是老、弱、病、残等困难群众办理业务要来来回回走很多弯路。为切实解决这一难题,该乡党员干部在专门订制的车辆上配置电脑办公终端、便携式打印机等设备,整合民政、计生、派出所、信用社、电信等窗口部门业务,为群众流动办理缴纳养老保险、合医登记、计生证件办理、小额取款、出具户籍证明、电话缴费、为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拨打亲情电话等。同时,通过现场办公,以回答咨询、政策讲解、流动广播等方式传递党的声音,服务群众,服务民生。

    “民生直通车有专职干部5人,周一至周四巡回在全乡46个村民组流动服务。”该乡党委副书记吴仕辉说,民生直通车做到当场能办理的业务当场办,群众提供材料不齐的帮助群众完善,确需带回乡里签批的先行受理再带回签批。每周五进行汇总小结、办理情况反馈。实现了对群众反映的问题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据了解,自5月1日启动“民生直通车”以来,已深入到4村46个村民组开展服务,为群众办理民政业务325条(次),居民身份证85个,养老保险业务59条,合医256件,独生子女证28个,小额取款93000元。

    该乡充分发挥村民议事小组、一线蹲点干部和民生代言人团队“三支队伍”各自优势,推动服务群众工作深入开展。

    该乡通过借鉴其他地方的做法,改村民小组为民主议事小组,激活乡村治理内生动力。自顺河村通过村民议事小组治理滥办酒席取得成效后,该乡陆续将全乡46个村民小组改成了村民议事小组。每个村民小组由每家一名代表组成议事小组,议事小组设议事长1名,议事代表3至5名,议事成员就是每个家庭的代表。村民组内大大小小涉及村民利益的事就交给议事小组民主议事决策,涉及整个村的事,就交给由每组推举代表组成的全村议事委员会议事决策,改过去“为民做主”为现在的“由民做主”。

    改村民小组为议事小组后,每个小组还有自己的议事规章制度、议事室、议事便民服务队等。通过村民议事小组,群众参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热情空前高涨,推动了全乡13条小康路和39个小水窖建设,形成良性发展局面。

    吴仕辉进一步介绍说,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启动后,乡党委针对群众反映党员干部工作作风不扎实,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不够,为民办实事不好等问题,开展了百名乡村干部“一蹲十联系”活动。活动要求每一名乡村干部必须蹲一个联系点,在联系点上分别联系一个项目、一户种养殖大户、一户农村特困户、一户计生“两户”、一名农村困难妇女、一名留守儿童、一名空巢老人、一名“五老”代表、一名困难党员、一名返乡农民工。

    活动采取“走访调查、确定对象、帮扶结对、制定计划、落实措施、总结评估、回访跟踪”七个程序。每名干部的蹲点情况由乡群教办进行动态监测调度,周报月结,定期公布。每名干部均制作了干群连心卡和结对公示牌,接受帮扶对象和广大群众监督,形成倒逼机制。目前,全乡已建立领导班子联系点8个,乡干部联系点66个,联系项目67个,重点联系户594户,已协调落实项目资金830万元,为民办实事385件。

    为切实帮助急需救助的困难群体,该乡与市民政局共同组建了“民生代言人团队”。通过乡党委、政府和“村支两委”从蹲点驻村干部,以及“两代表一委员”中遴选产生了十名“民生代言人”,对遴选对象在社会救助、救灾救济、低保评定等方面进行培训,让其知晓什么样的对象享受什么样的政策,在什么条件下才能提供社会救助,认定合格后正式上岗。每名民生代言人分别负责一个自然村的“民生代言”工作,全乡形成了网格化体系。

    何凤告诉笔者,民生代言人被赋予三个身份:一是信息员身份,解决信息反馈及时问题。二是宣传员身份,解决民生政策全覆盖问题。三是监督员身份,解决民生政策落实公平、公正问题。同时还赋予民生代言人一定的“特权”,对突发事件需要及时救助时,代言人可现场支付一定数额的救助金实行“微救助”,然后完善相关手续,减少了以前发生情况时要逐层上报的繁琐程序。据悉,截至目前,民生代言人团队已为13户群众实施了微救助,解决了远水解不了近渴、“慢水”解不了“急渴”的问题。

    “1+3”催生出“四个转变

    沙滩乡围绕“1+3”归零模式,进一步探索解决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可行路径,催生出“四个转变”,全力助推广大群众致富奔小康。

    一是由静到动的转变,实现主动作为。民生直通车和“一蹲十联系”等载体,通过动态化、网格化服务,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变被动等群众办事为主动上门对民服务,破解了干部沉不下去、沉下去后不干实事和不能常态化地干事的问题,将服务真正落到实处,让干部主动作为,形成备受群众欢迎的工作局面。

    二是由单线到双向转变,实现干群互动。“1+3”工作模式既深入村组、深入群众服务,又收集群众诉求、回应群众关切,形成有效的双向对流机制,实现了党群、干群之间的有力互动。

    三是由层级化到扁平化转变,实现服务便捷。通过“民生直通车”上门服务、“一蹲十联系”蹲点服务、民生代言人救助服务,从传统的点、线转变为扁平化的面上服务,精简了办事流程,去除了不必要的中间环节,点对点、面对面为群众提供全覆盖、全方位、全过程的服务,切实解决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四是由管理到治理的转变,实现上下联动。改村民小组为村民议事小组,不仅仅是名称的改变,也是理念、内涵、职能、工作模式、精神面貌的改变。通过引导和指导村民议事、谋事、干事,把“群众能办好自己的事情”的自信还给群众,突出群众的主体“治理”地位,降低了党委政府的“管理”工作成本,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张忠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