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怀建立发展村集体经济新模式

22.08.2014  18:15

    新华网贵州频道8月22日电 去年以来,仁怀市在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升级版建设中,按照“产业强村”和“强基固本”要求,全速推进“党员创业带富工程”,通过在内涵和外延上进一步深化拓展,探索建立“支部领头、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支部创业带富”新模式,形成了“双创双带”推进小康建设的生动局面,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探索了新模式。截至目前,仁怀实施“双创双带”项目947个,受益党员群众30万人,村级集体经济总量已达3000万元,1万至5万元的村101个,5万元至10万元的村16个,50万元以上的村3个。

    建立“支部+产业+群众”创带模式。仁怀依托白酒、红粱、烤烟等产业发展优势,由支部领头发展特色产业,党员群众参与入股分红,村集体提取一定经费作为原始积累,形成“支部+产业+群众”创业带富模式。村党支部发挥领头和引领作用,推动实施“双创双带”项目,党员和群众以土地、资金或其他固定资产投资方式入股,创业项目由村党支部组建的理事会负责组织实施、经营和管理,做到公开透明,规范运行。项目实现的利润一般按三部分分成:提取5%作为村级积累,用于村级民生公益事业;提取25%作为扩大再生产经费;剩余70%按照股东入股比列分红。沙滩乡顺河村党支部积极动员党员群众以土地、资金、剩余劳动力等方式入股,由党支部领办白酒项目,村支部预计提取积累资金达8万元。

    建立“支部+协会+群众”创带模式。仁怀充分发挥协会组织联系广泛、服务全面、机构健全、人才荟萃优势,由村党支部引领协会、专业合作社有序发展,党员群众参与管理,经济利益共同分享,形成“支部+协会(合作社)+群众”创业带富模式。村党支部依托已组建的192个协会(合作社),向农民订单种植有机高粱、烤烟、蔬菜和苗木等,通过土地流转方式,让农民变工人、个体发展为集体发展,降低农业生产风险,实现党员群众增收致富。苍龙街道水塘村通过专业合作社运作实施蔬菜、苗木、烤烟、花卉等项目,打造形成1300亩核心高标准农业示范园,每年增加村级积累21万元。二合镇双龙村党支部积极协调贷款360万元为26户群众购车成立运输协会,目前运输车辆达68台,月收入达130万元,村集体经济年均净收入8万元。

    建立“支部+企业+群众”创带模式。仁怀依托农业园区、工业园区、白酒园区,村党支部与园区企业建立资源共享、双向服务机制,支部与企业相互协调、互助共赢,形成“支部+企业+群众”创业带富模式。通过规范化运作,由村党支部成立村级劳务服务中心为企业提供运输、培训、劳务输出等服务;企业得到发展壮大后,积极为当地群众提供就业岗位和捐款捐物建设“美丽乡村”,大大提升了村庄培育能力。合马镇罗村村成立劳务服务公司,对失地群众进行岗前技能培训,每年村集体经济累计达7万元。

    建立“奖补+贴息+智力”扶持政策。仁怀从财政扶持、贷款贴息、项目规划、技术指导、智力支持等方面给予大力帮助,建立“奖补+贴息+智力”的捆绑扶持政策,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提供保障。市政府每年安排500万元财政奖补资金,专项用于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奖补资金直接划拨到村集体经济组织,作为村级集体经济积累。市级设立100万元的“双创双带”工程贷款贴息基金,对符合条件的项目,根据项目实际给予适当额度贷款两年的贴息帮扶。选聘一批优秀创业专家组建“导师库”,通过现场指导、电话联系、手机短信、网络答疑等方式,为“双创双带”提供智力支持,实现专家与创业支部的交流互动,及时解决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陈飞 张 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