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怀打造村级“四支队伍”拔穷根

11.06.2015  18:42

    新华网贵州频道6月11日电  在贫困村脱贫致富工作中,仁怀市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抓住“关键中的少数”和“少数中的关键”,配强第一支部书记,选优驻村干部队伍,提升村支两委素质,树立党员示范队伍,整合力量,加大投入,合力攻坚,贫困村脱贫致富工作有序推进,效果明显。

    配强第一支部书记,为村级发展安装“导航仪”。从帮扶的机关事业单位中选派60名优秀干部担任村“第一书记”,为村级经济发展助力,为各贫困村带去发展新思路、新观念、新举措,为困难群众脱贫致富带来新希望。同时规范挂任程序,建立好工作台账,完善“第一书记”工作管理机制和考核机制,确保“第一书记”充分发挥“精准导航”作用。如喜头镇3个贫困村第一支部书记到任后,对村级经济发展重新规划,制定一户一策增收方案,切实有效提升群众收入,近一月来,由市委统战部帮扶的米江村葛根种植初见规模,由团市委帮扶的共和村群众散户养殖步入正轨,由市工商联帮扶的卫星村林下养殖开展如火如荼……群众致富热情高涨,决胜小康信心满满。

    选优驻村干部队伍,为村级发展接通“天地线”。按照三个“1/3”模式优选343名驻村干部奔赴60个贫困村真帮实促,接通了贫困村与市直机关、贫困农民与驻村干部、贫困思想与新思维、新举措之间的“天地线”,形成了“一人驻村,全局帮村”良性局面。“1/3”的科级干部驻村,解决了贫困村领导“聚力”不足的问题,“1/3”的后备干部驻村,解决了贫困村工作“动力”不足的问题,“1/3”年轻干部驻村,解决了贫困村干部“活力”不足的问题。驻村干部进村后,已开展“大走访、大调研”3.9万多户5万多人次,有针对性的拟定帮扶计划和工作方案150多个,召开调研座谈会600余次,帮助谋思路出点子326条,协调项目136个,协调资金2250万元,各工作组热情较高,工作态势较好,积极推动贫困村从“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

    提升村支两委素质,为村级发展注入“源头水”。充分发挥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农民夜校、道德讲堂、党校等阵地,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多层次、多角度加强村支两委干部队伍培训。今年以来,通过上级调训,全市60个贫困村支部书记全部实现了轮训一次的目标;大力开展村干部大轮训工程,采取“送培训下基层”办法,组织全市技术骨干、人才小组、党务工作者进村举办“两委”干部培训班60期,培训村干部400人次,实现了村干部轮训全覆盖;通过远程教育、农民夜校、道德讲堂等举办村干部培训班394期1970人次;通过市委党校,将村干部请进党校课堂,共举办为期3天的村干部大轮训,市委常委领导亲自为贫困村村干部上课。通过大规模的培训,不断提高贫困村村支“两委”干部的“双带”能力,为贫困村村级经济发展注入了源头活水。

    树立党员示范队伍,为村级发展添加“催化剂”。大力实施党员创业带富工程和支部创业带富工程,抓好致富能手队伍建设,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积极培育和选树典型,通过典型引领,推动贫困村群众脱贫致富。并通过“滚雪球效应”,不断壮大农村致富能手队伍,助推农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初步统计,全市60个贫困村有党员骨干带头人433人,党员创业带富项目282个,支部创业带富项目56个,涉及种养殖业、运输业、酒类工业、包装业、餐饮业等行业。形成了“一村一特、一组一品、一户一策”的农村产业发展架构,加快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拓宽了群众致富渠道;形成了一人带一户、一户带一片、一片带一村、一村带一乡的良好格局,党员示范成为助推贫困村经济发展的“催化剂”。(陈飞 李洪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