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怀抗战老兵刘福昌:独山渴饮倭奴血

26.08.2015  18:05

    当夕阳像先辈的背影一样投挂在我们的脸上,当夏日之风裹着刚烈传奇的故事扑面而至,我们要用一颗感恩的心去恭候与迎接,向他们致敬,永远,永远!因为,这是不能忘却的记忆!

    12岁,他第一次感受到了战场的血雨腥风,亲眼目睹了红军的英勇……

    21岁,他离开家乡,奔赴抗战前线,怀着一颗赤子之心与日本兵展开殊死搏斗……

    25岁,他光荣地成为了一名解放军,“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让他成长为一名真正的战士……

    48岁,他毅然决然地成为了仁怀市鲁班烈士陵园的守陵人,寒来暑往,一守就是44年……

    ——他就是如今已92岁高龄的守陵老兵刘福昌。

    一道伤疤 军人本色的永恒镌刻

    1935年,对于仁怀鲁班这个偏远小镇来说是一个值得铭刻的年头。这一年,红军在四渡赤水战役中的第三渡时在这里与国民党军展开了一场殊死搏斗。

    红军发起多次冲锋,但由于敌人占领有利地形,火力强大,红军没有能够完成消灭国民党军3个师的计划,反遭极大损失,牺牲480余人,伤1000余人。但这场“败仗”,红军败而不乱。毛泽东指挥红军在距离鲁班30多公里的茅台渡过赤水河,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

    当时年仅12岁的刘福昌躲在茂密的山林里,亲眼目睹了这场惨烈的战斗,也第一次如此近距离地感受到了战场的血雨腥风。

    “共产党来后,国民党四处宣传说,共产党杀人、杀猪、抢粮食,不讲理。但不少村里的人都觉得红军对人很客气,从不拿群众的一针一线。战斗结束后,村里的大人们还冒着生命危险掩埋了红军的遗体。

    或许就是从那一刻起,注定了刘福昌将与红军结下不解之缘。

    1937年7月7日,一个沉重、沉痛、沉思的日子。日本的贪婪让中华大地硝烟四起,让千千万万的中国人饱受战乱之苦。

    1941年12月,中英军事同盟形成,中国为支援英军在滇缅抗击日本法西斯、并为了保卫中国西南大后方,组建了中国远征军。

    很快,战火就烧到了位于西南一隅的鲁班小镇。1944年,为扩充兵力,国民政府按照“五丁抓三,三丁抓一”的原则开始抓壮丁。刘福昌被抓了壮丁,参加了中国远征军。

    “国民党怕我们这些新来的壮丁逃跑,就用一根碗口粗的绳子把我们十来个人拴在一起,连上厕所、睡觉都不解开。每顿就是喝掺了沙子的米汤汤,一路上水也不给喝,实在口渴的老火就去接牛尿喝,就这样挨到了云南和缅甸。”壮丁的经历让老人表情痛苦而凝重。“后来又安排我们坐飞机到了印度,在那里接受美式装备和训练。

    1944年4月17日,日军发动了“大陆交通线战役”。这次战役,日军出动了51万精锐兵力,击败了国民党军100万人的部队,国民党军损失了五六十万人,丢弃了河南、湖南、广西、广东、福建、贵州等省的大部,日军最远打到了贵州的独山,魔爪直逼陪都重庆,中国抗战大后方受到了极大威胁。

    为挡住日军的进攻,刘福昌所在的国民党54军从云南前线紧急调往贵州,在都匀、独山和日军激战。战斗残酷,伤亡惨重。在战斗的紧要关头,身为电话兵的刘福昌也拿起武器冲上了战争最前沿,和日军展开了拼杀。

    “有一天,在独山,我一个人到外面去收电话线,在回来的路上碰上了4个日本鬼子。一个日本兵拿着刺刀猛地就朝我刺了过来,我一扣扳机就放到了他,然后一转身就给背后的鬼子又是一枪。剩下的两个鬼子被吓呆了,转身就跑。你们看我这手上的伤疤就是鬼子用刺刀给我刺得。”说着,老人激动地站起来,挽起了袖子。记者看到在老人的左手臂上,10公分长的刀疤仍清晰可见。

    “四个日本兵一起围攻你,你不怕吗?

    “想着日本鬼子那么歹毒地残害我们的妇女儿童,那会儿只有恨,哪来什么怕哟。”讲到这里,老人坚毅的眼神里透出一股慑人的英气。

    日军在都匀和独山没有能突破中国军队的防线,被迫撤退。刘福昌所在的部队连续追击日军数百里,一直追到广西境内。在广西,刘福昌和战友迎来了抗战胜利的好消息。

    “我们刚一到广西,就听说日本鬼子投降了。大家都高兴的不得了。”回忆到抗战胜利时,老人似乎又回到了当年,一直紧锁的眉头瞬间舒展开了,满脸洋溢着一种由衷的喜悦。

    但很快,国民党就将枪头对准了自己人。作为国民党精锐部队的中国远征军全部投入了战场,刘福昌也被迫卷入了这场内战。

    “我们都一直想着打完日本鬼子就可以回家了,不知道为啥子还要和解放军打,打仗时一点劲都提不起来。

    1948年,中国人民解放军举行了规模宏大的淮海战役,国民党军的主力部队损失殆尽,大势已去,刘福昌所在团在团长带领下,毅然战场起义,刘福昌光荣地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10兵团第9纵队,即后来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8军的一名战士。

    “有一次,我在老乡家借了一双筷子,忘了还给老乡,被班长知道后,立马开班委会,让我做了深刻检讨。”说道解放军的严明纪律,老人由衷地竖起了大拇指。

    正是在这样严格的纪律要求下,刘福昌蜕变成长为一名真正的战士。

    在随后的解放江苏、浙江、福建等战役中,因作战英勇,刘福昌先后荣立2次三等功、1次二等功。

    在经历了战火的洗礼后,已是而立之年的刘福昌退伍后回到了家乡。组织上安排他担任小水公社的武装部长,刘福昌推辞了,当了一名普通农民。

    “我没文化,怕干不好,毁了解放军的名誉。还是老老实实当自己的老百姓踏实。

    虽已脱下戎装,刘福昌却时刻以军人的标准严格要求着自己,这也为他能坚守烈士陵园45载埋下了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