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枝独放”到“百花齐放”

03.12.2015  11:27

从“一枝独放”到“百花齐放

———黔东南州打造美丽乡村加速新型城镇化

    一栋栋农家小院,精美别致,幽雅静谧。洁净的水泥路,延伸到农家。绿色,整洁,就是黔东南乡村给游客的第一印象……

    施秉县望城村,10年前还是一个“有女不嫁望城人,望城干旱饿死人”的贫困村。随着美丽乡村建设的推进,村庄变美了,慕名而来的游人不断增多。“觉醒”后的望城人,紧紧围绕精品水果、乡村旅游两条主线,抓特色产业发展,发展生态旅游经济,勾勒出新农村的现代蓝图,走上了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致富小康路,努力打造贵州新农村建设的样板村。

    从一个落后村变成美丽乡村示范村的生态望城村,是黔东南州美丽乡村建设的鲜活缩影。

    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的重大战略决策,如今已在黔东南广大农村悄然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短短几年,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美丽乡村”遍地开花,“城市化的乡村”在黔东南州成为“现实版”。

    【故事一】

    一排排吊脚青瓦、古色古香、依山而傍的苗族居民,处处都弥漫着原生态的古韵风味。呼吸新鲜空气,喝着山泉水,吃的是野生生菜,绿色食物,——这是住在城中心的人无法实现的梦想。而在美丽苗岭雷公山脚下西江千户苗寨,这些都唾手可得。近年来,西江立足苗寨实情,在不破坏环境和文化的情况下,在生态民族旅游优势上做文章,走出了一条利用民族文化、生态旅游发展地方经济,促进群众增收致富的可持续、协调和谐发展之路。

    在黎平肇兴,肇兴侗寨的升级改造完好地保留了侗寨特色,极大地提高了旅游接待能力,千年侗寨焕发出无穷的魅力,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旅游。依托特色文化旅游产业,当地村民改变了传统的农耕生活方式,开办起了旅馆客栈、餐饮店和休闲娱乐场所,生活面貌发生根本改变。

    山水为韵、文化为魂。黔东南州一些独居民族特色的乡镇通过文旅融合大做文章, 培育有时代特点、本地特色的民族文化,结合乡村休闲旅游发展,实施特色民居改造,建设生态走廊,使得城乡融入自然,让老百姓“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生态博物馆与村落文化,串起了一个个“精品村镇”。

    【故事二】

    在麻江县翁保乌羊麻桃花韵农家,唐永兰早早地就忙开了。系好围裙,唐永兰走到屋门口的菜地里,采摘新鲜的蔬菜。菜园旁的大树下,肥美的鸡鸭,听到主人的脚步声,也咯咯闹腾开来。房屋依水而建,河面波光粼粼,河边绿树成荫,真是休闲的好去处。

    “每天天微微亮,我们就要开始忙,一直到晚上十点钟。到了周末、节假日,更是没得休息时间。”唐永兰说。依托乌卡坪生态蓝莓产业示范园的带动效应和乌羊麻美丽乡村的打造,发现游客渐多,他们便办起了农家乐。

    如今,乌羊麻已先后开办了10多家农家乐,生意都很红火。“老人在家办起农家乐,生意好得忙不过来,把在外打工的儿女都叫了回来,在家里当起了老板。”翁保村村支书文德忠说。

    乌羊麻的好山水引来游客万千。尝到甜头的人越来越多,由点带面,渐呈农家乐“满天星”发展的好势头。

    果树变成果园,稻田变成景点,山林变成景区。农村产业链从原来一产正加速和二、三产融合发展,大大丰富了黔东南州农村的产业业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