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政“真的是高危职业吗?

25.03.2015  18:27

               

  从普罗大众对“从政”一词的妖魔化,到一些贪官落马后,或痛斥权力让人堕落,或后悔当初入错行选错道、不该当官,或以官场“险恶”告诫子女“千万不要从政”。在很多人眼里,从政就意味着工作稳定,有保障,福利优厚,甚至封妻荫子,这本貌似应该获得拥戴的职业,怎么如今当官就变成了一个高风险的职业了?其中的“危险”来自哪里?原因很简单,贪官们手中权力的蜕变,变得于法律不容,让民众痛恨。社会上弥漫的仇官情绪,便是现实的写照。而落马贪官在仕途尽头发出“千万不要从政”的告诫,无疑是对官场潜规则的切身体会。

如果把从政当做谋私工具,欲壑难填,一旦东窗事发,当然会身败名裂,甚至被处以极刑。权力带来的“权利”足以毁掉任何传统美德与从政箴言。失去监管的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已经被证明且继续被证明。就此而言,从政的“可怕”也许真的存在。从政是“高危职业”,这在今天成为某些官员的共识,身陷囹圄的贪官感触尤深。但这显然不符合常识。从政是一种社会分工,理论上说,公务员职业因其服务公众的天然属性,相比其他职业更容易获得人们的尊重。并且,公务员的薪酬福利较为优厚、稳定,这也是国考热连年高烧不退的原因。如果说从政有什么风险,那么最大的风险就是贪腐。官员因手握权力,较之普通百姓更容易“湿脚”,但这并不是不可避免的。应该厘清的是,从政并不等于就有风险、就是罪恶。有的官员终其一生为官清廉、功成身退、安享晚年,这样从政有何不可?“为政之要,曰公与清。”清廉乃居官者的立身之本、从政之基。人不清廉莫从政。从政的本义,就在于无私地为公众服务。无私,并非无视正当的个人利益,而是不能用公权谋私利。既然担任了公职,为公众服务,就要断掉腰缠万贯、富贵荣华的念想。对党的干部来说,风险不在于反腐败,而在于辨别不清为公还是为己的价值排序;危机不在于制度约束,而在于从内心中缺少对权力的敬畏、对清廉的认同。廉乃正本,贪为堕源,任何时候都当牢记。

中国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和决心开展反腐行动,建立起更有效的让官员们不敢贪腐的制度,而不再是单纯依靠官员们主观努力来防腐拒变。在如今的形势之下,贪官们再用我国反贪腐制度的不健全和官场潜规则为自己的罪行开脱,再劝子女不要从政以表自身身不由己的话语无疑将会成为一个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