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走读”到“寄读”

12.06.2014  17:58

息烽探索以乡镇为中心“集中办学”新模式

 从“走读”到“寄读

    从今年春季学期开始,息烽县大胆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在鹿窝乡开展集中办学试点,一举撤消了全乡所有村级校点,把全部师生合并到鹿窝九年一贯制学校。

    上晚自习、吃免费三餐、住校舍……孩子们把“”搬进了学校,求学模式从“走读”升级到“寄读”,放飞梦想之路越发宽敞与明亮。

     求学在路上

    “在路上”,这是许多农村地区孩子们读书生活的真实写照。

    阳雀屯,人们习惯用“半天云”来形容寨子地势的险要。三年级学生陈贵群,每天往返要走上两个多钟头,到就近的大石头教学点读书。

    因学校离家太远,孩子一早吃了早餐就匆忙赶往学校,中午不回家,放学后又匆匆往家赶,花在路上的时间比上课的时间还长。原新阳小学校长王崇志介绍,现在农村地区留守在家都是“老弱病残”,95%没有辅导学生学习能力,这导致很多孩子成绩跟不上,产生厌学情绪甚至辍学。

    然而,想把长期以来形成的“走读”模式变成“寄读”模式,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开始,许多家长不同意孩子“舍近求远”到离家10多公里外的九年制学校上学,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年龄小,家长更不放心。在乡、村干部和学校老师的宣传发动下,全乡5个教学点300多名学生顺利“交接”,使目前鹿窝九年制学校办学规模增到22个班930人。

     学校亦是家

    近700名住校生的“吃住”这些“小事”,无疑是最让学校头疼的“大事”。

    入学之初,热水供应不足、食堂炊具数量不匹配、宿舍楼窗户无防护栏……三月初,气温比较低,抵抗力差的孩子生病的现象时有发生。

    “刚开始的时候,年龄稍小的孩子一到晚上就想家,哭哭啼啼,哄完一个要接着哄另一个。每晚都有孩子生病,晚上要往卫生院跑好几趟。”值班保育员徐泽本和王尚远介绍,孩子们都不叫他们“老师”,直接称呼叔叔、爷爷。

    爱心企业家张元朋得知学校的窘境后,主动伸出援助之手,将10万元爱心款送到学校负责人手中,为宿舍的每层楼分别购买安装了2台饮用热水器和普通热水器,彻底解决了住校学生用热水的燃眉之急。

    要让学生“学在校园提素质、住在校园享温馨、吃在校园长身体、乐在校园感幸福。”鹿窝九年制学校校长雷鸣介绍,要把学校打造成“四在校园”。

     放飞新梦想

    宽敞的操场上,孩子们在跳皮筋、打乒乓球、踢足球,你追我逐地玩游戏,沉浸在运动的快乐中……像这样的景象,在鹿窝九年制学校经常可以看到。

    “以前学校操场小,找不到踢球的地方,现在好多了,学校里可以经常踢球,还认识了很多好朋友。”六年级学生廖泽林说。

    “撤并后,师资力量得到了整合,教学资源得到了优化,现代教学设备得到普及,让山里的孩子也能享受公平的教育资源,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鹿窝乡乡长彭顺满怀信心地表示,要争取把鹿窝集中办学“试点”办成“亮点”,把“亮点”升级成“辐射点”,为全县教育改革积累更多经验。(蔡友锋 徐天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