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16次翻山越岭,他们用镜头定格深山里的全家福

06.05.2017  00:14

    新华社贵阳5月4日电   题:5年16次翻山越岭,他们用镜头定格深山里的全家福

    新华社记者齐健

    他们的童年,谁来记录?他们的岁月,谁来守护?

    在贵州的一些偏远山区,有的家庭找不出一张全家福,老人没有一张属于自己的照片,孩子们的童年无从回忆。

全家福第16次拍摄团十二名队员在凯里火车站合影(4月29日摄)。新华社发

    有一群青年学生,他们5年来16次翻山越岭,用手中的镜头定格了一个个幸福瞬间。

    他们是贵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1家1”全家福拍摄团的青年学生。先后有80名拍摄团队员心手相传,走过茫茫乌蒙山区的大草原,攀过石漠化山区的小路,趟过武陵山区丛林里的小溪,传唱着深山里的全家福故事。

    最苦最纯粹的“采风

    贵州省毕节市赫章县蛇倮冲村,全家福第3次拍摄团拍摄的照片打印后摆放在一起(2012年10月16日摄)。新华社发

    他们的装备里,除了沉重的拍摄和打印设备,总离不开帐篷和睡袋。他们不是为了采风而下乡拍照,晚上又返回城里居住,而是为了下乡给群众拍照,才扛起相机,风餐露宿。

    在全家福拍摄团里,队员们个个能吃苦。每天背着各种装备在山路上行走,几乎顿顿不是辣椒拌面就是压缩饼干。

    2017年4月28日凌晨,天还没亮,全家福拍摄团第16次拍摄活动的12名队员来到贵阳火车站集合,乘坐6点钟的火车,前往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凯里市湾水镇岩寨村。作为最年轻的一批拍摄团成员,他们大多是“95”后,最小的才19岁。

    其实,从省城贵阳到凯里有高铁,票价58.5元,但他们还是选择了普通列车,因为票价只有28.5元。用他们的话说,“要节约每一分钱,用来打印照片”。

  六盘水市盘县淤泥乡,全家福第9次拍摄团队员拍摄的群众收获的场景(2014年10月3日摄)。

    说起全家福拍摄团的节约,还要从“捡破烂”的发起人说起。

    2010年底,贵州师范大学摄影专业大一新生郑宇潇,因为专业需要,跟同学万安结伴去购置相机。

    回来的途中,郑宇潇问万安买了相机想去拍点什么。万安回答说,放假了回老家,给村子里的老人拍点照片。当时,两人都没在意这句话。

    2012年4月,经过一年多的专业学习,两人重拾了这个话题。还是那一句“拍点照片”,让他们突然意识到,在贵州一些偏远的农村里,很多家庭翻箱倒柜也找不出一张全家福照片,有的老人甚至没有一张属于自己的照片。

    贵州省安顺市紫云县四大寨乡去往关口村路上,带着沉重打印设备的队员走在山路上(2012年7月11日摄)。新华社发

    一个“全家福”的拍摄计划就此萌芽了。

    因为是第一次做公益活动,郑宇潇和同学们没有向社会募集资金,总共11个伙伴,每个人拿出300元钱,凑了3300元,购置了打印纸、过塑膜、墨水等耗材,以及压缩饼干、方便面等食物。

    可自掏腰包还不够。郑宇潇就发动队员们到学校的各个宿舍去收集废弃的矿泉水瓶、旧书报,变卖来筹集经费。

    为了节约开支和不给当地带来负担,他们借来帐篷、登山包,打印机,以露营的形式到村寨拍照。

    2012年5月底,全家福拍摄团第一次活动在六盘水市六枝特区中寨乡、堕却乡,免费拍摄、打印照片460多张。